中国最早的博士官制度始于战国

博士指获得官方认可资历的在某方面术业有专攻,并有所成就者。现在把西洋学位最高一级翻译成“博士”,也比较贴切。

中国自古就有“博士”。但是在中国,“学而优则仕”,即学问大的是精英,精英有机会进入政界,当官,和进行社会管理。所以“博士”在中国古代一开始就是官职名,最早源于战国,那时的博士是学官名,职责为古今史事待问及书籍典守。

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教授。
东汉光武帝时立十四博士。
东汉中叶,经学传授以民间为主。自此以后,博士官制度虽历代相沿(如晋有国子博士、唐有太学、国子诸博士,明清有国子博士、太常博士等),作用却已与前不同。

汉代博士所教授的学生,称为“博士弟子”;博士之首,称为“博士祭酒”(西晋起改为“国子祭酒”)。

除了学官之外,中国古代也曾将专精一艺的职官设为博士,如:
西晋起置律学博士,在律学中传授法律;
北魏起置太医博士,在医学中传授医学;
隋唐又增设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
宋代废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