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是南京晓庄学校
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是晓庄学校,原名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927年由陶行知创办,地址在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和平门外劳山下的晓庄(原名小庄)。
后师范部设有高等师范、中等师范,并设有幼稚园、小学和中学,还举办社会教育,改称晓庄学校。
建校目的在于推行陶行知的“改造全国乡村教育”的主张。
陶行知在办晓庄学校期间,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治心”等观点。
因师生赞成抗日,援助工人罢工斗争,于1930年被国民党政府封闭,陶行知被通辑,避难去日本。
在日本,陶行知从友人的来信中,了解到晓庄师生所遭受的劫难,有30余名师生被捕入狱,有10多个青年学生被杀害在雨花台,他们牺牲时,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6岁。这些牺牲的热血青年,都是陶行知的好学生啊!在陶先生的脑海里,一个个地出现了他们那朝气勃勃,雄姿英发的可敬可爱的形象:
石俊是晓庄小学的负责人,他把小学办得丰富多彩,朝气蓬勃,小学生亲热地喊他“石哥哥”;他还是晓庄有名的捕蛇能手,生物室的 “蛇展”由他主办,方圆几十里内都请他去传授捉蛇的经验,他正直、热情、嫉恶如仇。他领导了栖霞旅游斗争;在 “四五”反帝示威游行中他站在队伍的最前列。
叶刚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他创作了许多童话故事,孩子们喜欢他,又从他的故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校封闭后,听说他还冒着危险回校恢复晓庄小学,可见他是一位多么勇敢的青年。我回国以后, 一定要把他的童话创作汇集出版,以表示对他的永恒的纪念。
谢伟是个天才的戏剧家,当年,我曾与他同台演出话剧《生之意志》,我扮演的是老父亲,他扮演的是儿子。我们俩配合默契,演得情真意切,许多人以为我们是真正的父子呢!
姚爱兰,这位六合县的农村姑娘,刚来的时候,胆小,怕羞,连眼睛都不敢正面看人。可是,后来却变得能说会道,能歌善舞,中心茶每天都有她甜美的歌声。这样一个纯真的好姑娘,却也被残酷地杀害了。
年龄最小的袁咨桐,是黄齐生老先生带来晓庄的,他聪明好学。被捕三次,始终没有屈服,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容易啊。
想着相着,陶先生的眼睛被泪水模糊了,他忿忿不平地说: “中国需要这样的好青年,他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但是他们被当局残杀了,他们有什么罪呢?他们有着满腔的爱国之心,报国之着,难道这也是罪吗?当局的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正是我中华之大不幸啊!”
思念、痛苦、不平、疲累、憔悴、孤独……陶行知到日本的次年就病倒了,而且是一场大病。病中,他思念着祖国,思念头着晓庄,想念着亲人。病愈时恰巧是1931年平均月3月15日,正是晓庄学校的四周年纪念日,他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久病忽愈》的诗:多年不生病,一病便病倒。自己做医生,自己把药熬。自己做看护,性命保不保?拖了个把月,形容渐枯槁。忽从屋梁上,跳下一只猫。若信儿时话,便有些不妙:“猫来非偶然,阎王把人找。”阎王未见过,见见也很好。为何不留我,放我阳间跑?想是阴山下,怕听“小庄晓”。从此生列簿,勾了我名号,不用闹地府,师徒都不老。病后痛快事,洗个热水澡,穿起学生装,脱下病时袍。“今日是何日?三月十五了!”
病愈不久,陶行知便秘密返回祖国,匿居上海北四川跑,为商务印书馆翻译世界名著。国民党政府封闭晓庄,通缉陶行知的蛮横做法,引起国内外进步舆论的强烈不满。国际和名人士杜威、爱因斯坦、甘地、罗素、罗曼-罗兰等联名打电话给蒋介石,要求撤消对陶行知的“通缉令”,国内舆论和进步人士了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强大压力。当局终于被迫于1932年夏, “训令”南京市教育局“发还”晓庄学校。
蒋介石掩耳盗铃,还厚颜无耻地说:封闭晓庄和通缉陶行知是“胡汉民的主张”。
避难两年之久的陶行知终于恢复了公开活动,积极筹备晓庄复校。他派了晓庄学生马侣贤、戴自俺、易铁夫等六人到晓庄恢复小学部和幼稚园,立即开学上课。晓庄一带十多个村的农民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生产,冷落的山村恢复了生气。从学校不时传出朗朗的读书声和欢乐的歌声,在田里干活的农民也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露出久未见过的笑容。
陶先生接着又筹备恢复师范部。他在报上登出广告,定于7月15日至8月15日,在晓庄学校原址开办儿童科学暑期学校,招收在职小学教师、中学与师范的科学教师、县督学、大学肄业生共1000人,研究儿童科学,以当时出版《儿童科学丛书》、《儿童科学活叶指导》(皆陶行知主编)为教材。暑校课程分为儿童生物、儿童化学、儿童物理、儿童几何、儿童地理、儿童天文、儿童农艺、儿童工艺、儿童生理卫生、儿童科学指导等10种。谁知文选登出后,国民党政府忽然自食其中言,命令禁止招生。不仅被强占两年之久的校舍及劫收去的图书、仪器、设备、资料等拒不归还,而且还派军警强占小学、幼稚园的教室及活动场所,并强令六位教师限期离校。
这样,才复校三个多月的晓庄,又一次封闭了。孩子们在送别老师时都哭了,他们唱起激愤的歌:晓庄之光照人间,倏忽已五年。想当年,披荆斩棘,气象万千!三亿农民是吾友,百万乡村待我援。两年前,事业忽中断,好惨然!志未酬,同志散,思往事,恨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