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关于煤的记载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前秦,为一部科学技术著作,其中多处记述煤炭:“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风雨之山,其上多自金,其下多石涅。”“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黄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古代所说之石涅即今之煤炭)上列各山经所记,指明了煤矿床的具体地理位置和煤炭资源之多少。
据学者长期考证,虽有不同看法,但也不乏共同处。对女床之山,一致认为是指黄陇侏罗纪煤田。《文选》张子平《东京赋》,有“呜女床之鸾鸟”之句,其注日:“女床,山名,在华阴西六百里”,即在岐山之地。
原北京矿业学院周兰田在其所著《中国古代人民使用煤炭历史的研究》中说:女床之山在“高山西三百里,泾水出高山,南流于渭;女床之山又西三百里是龙首之山,苕水出龙首山,南流注入泾。”故其位置应在渭河以北,泾水以西的麟游、永寿一带。
对风雨之山的位置,学者意见不一。一说在汉中、勉县、镇巴一带,另一说在四川通江和南江、巴中一带。其所指均有同一时期的煤田存在。孟门之山系指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韩城地区,此说虽为少数学者见解,但颇符历史和地质实际。这些考证说明,黄陇煤田和渭北煤田,在《山海经》记载前的一段时期内,人类对煤炭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并为满足开采需要而从事找煤活动。
此外,《山海经》还用阴、阳和上、下的定位方法,对煤田的具体位置作了进一步肯定。古代称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河流北为阳,河流南为阴。女床之山“其阴”正在北山之北,即黄陇、渭北煤田的分布区域,故其所记位置大体上是正确的。《山海经》还用“多”的概念,对煤炭埋藏量作了概括,这也与黄陇、渭北煤田储量大的实际相符。
煤的分类,最早见于《山海经》:“白石之下……其中多糜石栌丹。”《中山经》与栌丹并书的“糜石”,为碎屑末煤,说明当时人们,已按煤炭的大小形状,划分出块煤和末煤两个品种。
最早记载煤窑洞穴和采煤的是司马迁,见于《史记-外戚世家》,其大意是说:西汉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年四五岁时为人所掠卖,..至宜阳,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夜寒,煤窑工人卧于煤洞内休息,发生了煤洞坍塌事故,一百多人被压死,唯窦广国不死。由这一记述中可以想见当时的煤炭开采规模已经不小,一个煤洞可容一百余人睡觉,其开采延伸长度当不少于几十米。我国用煤炼铁也很早。如河南巩县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曾出土煤炭,可能当时已试用煤作为炼铁用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