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鉴真兴建了日本第一座佛教寺庙

鉴真和尚在日本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中国高僧,被世人尊称为“鉴真大师”。

他的事迹被记载在了日本的历史教科书上,所以就连小学生都熟知他的丰功伟绩——为了弘扬佛法,六度尝试远渡日本,虽然途中经历双目失明之痛,但是仍然锲而不舍,最终成功抵达。其后,鉴真和尚在日本奈良主持修筑了唐招提寺,并携众弟子为日本文化及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8年,唐招提寺作为中国人在日本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日本律宗的创始者。

(图:中国人民邮政1980年发行的邮票——《鉴真大师》之一)

本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市)人。
14岁出家,22岁受大戒。
寻游两京,遍研三藏。
后住扬州大明寺,专宏戒律。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应日本僧人荣叡、普照等邀请,于次年第一次东渡,为风浪所阻。
其后一再继续东渡,几经挫折,至唐天宝十二载(753年)第六次航行,与比丘法进、昙静、尼智首、优婆塞(即居士)潘仙童等始达日本九州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受到日本国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翌年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日皇、皇后、公卿等400余人皆从受戒。

日僧灵裕、贤戒、志忠等80余人皆舍旧戒而接受新戒,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

759年又于奈良兴建唐招提寺,并设戒坛,前后受戒的达40000人以上。由此形成日本律宗,而鉴真即为该宗初祖。

鉴真还曾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传有《鉴真上人秘方》。

在历史研究学者日本人近藤大介的文章里,他发现鉴真和尚的事迹远远超过了历史书的描述——他简直就是一个“疯子”。

众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盛唐时期的中国僧侣都希望能够从印度求得更多佛学经卷,弘扬博大精深的佛法。其中,西去印度并成功带回佛经的玄奘法师就成为了英雄。但是,与“西行”不同,唐代的僧人似乎对日本没兴趣。

到了奈良时代(公元710至794年),受到大唐影响,日本也兴起了信仰佛教的热潮,但是没有日本僧侣能够教授佛教教义,甚至还有不少农民为了逃避苛捐杂税而穿上自制的袈裟“遁入空门”了。

所以,日本天皇命令容叡与普照两位日本僧人跟随第九次遣唐使船队西渡大唐,物色可以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唐朝高僧。两位日本僧人历时10年,面见了唐都长安以及副都洛阳两地的众多高僧,却没人愿意前往日本。

正当意志消沉的两人打算回国时,他们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拜会了当地的佛教“宗首”——鉴真和尚,并恳请鉴真推荐高徒赴日讲经。然而和其他地方一样,扬州地区的僧人也不愿“东行”,所以鉴真和尚最终决定亲自前往日本。

当时大唐严令禁止个人出航至海外别国,出航者必须冒着受到严厉惩处的风险秘密行动,加上不够发达的航海技术,连续40天的航行过程中遭遇船毁人亡的可能性也颇高。

鉴真的第一次东渡,因朝鲜人弟子向官府报告称“师傅(鉴真)被倭寇(日本海盗)绑架”而宣告失败。
第二次,鉴真组织了185人携带大量经卷典籍、器物等扬帆出海,却因船队在舟山群岛附近触礁而再告失败。
第三次,鉴真等人绕行至偏远的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起航,却因当地僧众担心其安全而被追回并送返扬州。
其后,鉴真的爱徒灵佑和尚与扬州僧人发生争执,走漏了赴日的消息,因此第四次东渡再次失败。
第五次东渡时,出长江后便遇上大风,失控的船在海上一连漂了十四天,最后在海南岛靠岸,鉴真双目失明。经历了前五次的失败之后,已经65岁的鉴真和尚登上了遣唐使的返日船队,终于成功地抵达了日本。
这六次东渡之旅耗时10年之久。其间,鉴真的36位弟子不幸去世,280多位弟子因不堪劳碌而选择了放弃。
身为扬州地区首屈一指的高僧,当时已然年过55岁的鉴真和尚,舍弃名誉与安逸,如此执着坚持东渡,究竟为什么?

这是许多人发出的疑问,但对于崇敬佛法与理解佛法的每一位修者,应该不难理解鉴真和尚的执着。

佛法正是以众高僧和悟道者所表现的在入世担当中坚定的行动力才得以在世间传播几千年而不仅仅是经文与口头上的解释。

鉴真和尚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弘场了信仰与佛法的光辉,这比千百场讲经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