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景泰蓝只能做蓝色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特种手工艺精品。
它用紫铜做成器物的铜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然后用不同色彩的珐琅彩釉进行填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
景泰蓝这种富有东方艺术,凝结着手工艺匠人巨大智慧的艺术品,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
也有一说掐丝珐琅器制作工艺其制作技术最早于13世纪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后经匠人加入诸多东方元素,最终开发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铜胎掐丝珐琅器,即闻名天下的“景泰蓝”。
其制作方法是在红铜制作的胎身上(少数御用品以黄金制胎),或焊或粘上以细如毛发的铜丝掐成的花纹轮廓,再填入珐琅彩颜料烧制打磨而成。
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7年),由于当时只能做蓝釉,所以被称为”景泰蓝”。
景泰蓝以胎质精致、色泽晶莹、图案奇巧、作工精细而享有很高的声誉。
制作景泰蓝要经过37道工序。
艺人首先把铜料打成瓶、罐、盒、盘等胚胎,然后凭着一把剪子、一个镊子,用头发丝那么细的扁铜丝在铜胎上编织出飞腾的蛟龙、奔驰的烈马、欢跃的飞禽、艳丽的花卉,或是翩翩起舞的美女。
一个一尺多高的瓶,就要贴几万根铜丝。
然后再涂上彩色釉料。
全程需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完美的艺术品。
“景泰蓝”完全由手工制成,制作过程十分精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珐琅等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景泰蓝的造型优美,图案华丽,色彩鲜艳,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国内外广受赞誉。
旧时的景泰蓝制品专供皇室贵族享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工艺上更趋成熟。
目前的品种主要包括景泰蓝和花丝景泰蓝两大类,其中景泰蓝产品又分为金地景泰蓝和蓝地景泰蓝两部分,花丝景泰蓝又分为金地花丝、银地花丝和蓝地花丝三类。
景泰蓝是高级的艺术欣赏品,又是生活用品,如酒具、烟具、粉盒、盐罐、灯台等。品种除旧有的装饰性摆件外,近几年又新发展出一大批实用性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