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次成功实现人工增雨是在1958年

1958年1月3日,中央气象局局长,气象专家涂长望与一些领导和专家讨论制定了《关于建立云雾降水物理观测试验工作的方法》,提出了发展我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设想。

这一年的夏季,历史上60年未有的严重干旱降临吉林大地。
7月21日,长春出现了具有人工增雨试验条件的云层。

经过紧张的准备,午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航空学校的周正驾驶经过改造的飞机,装载着200公斤的氯化钠,与气象人员董洪年等一起飞入高空,钻进了云层。
他们在一无经验、二无指导。设备简陋的困难条件下,克服飞机的强烈颠簸,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第一次人工增雨,从而开创了中国人民人工影响天气的先河,揭开了中国气象史上人工影响天气的序幕。

8月4日,在当时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吉林化肥厂干部和工人苦干一周,利用这个厂的废气生产出了干冰。
8月8日至9月13日,这支人工降雨队伍先后在吉林市及丰满水库上空进行了20架次飞机播撒干冰的人工增雨试验,为缓解吉林。永吉、蚊河。舒兰等市县的旱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使流入丰满水库的水量达6600立方米,增加发电量700多万度,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5年5月,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黑龙江和吉林气象部门先后进行了15架次的人工增雨作业,特别是5月20日至25日的增雨作业,使火场周围2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普降小到中雨,为扑灭大火做出了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