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乐器分类称为八音
中国最早的乐器分类称为八音。古人按乐器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即金、石、丝、竹、匏(读音“袍”)、土、革、木,总名曰“八音”。
在每类中,各包括几件主要乐器。
金类,以钟为大,是八音之首,其他还有錞(读音“纯”)、 铙(读音“挠”);
石类包括磬(读音“庆”)、歌磬、编磬;
丝类是指琴、瑟、筝、筑;
竹类主要指箎(读音“驰”)、箫、龠(读音“越”);
匏类是指竽(读音“于”)、笙、簧;
土类是指埙(读音“熏”)、缶(读音“否”);
革类指鼓;
木类有柷(读音“祝”)、敔(读音“语”)。
各个朝代又根据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各类中增加了不少乐器。
如汉唐宋以来,出现了笛、琵琶、二胡,后人就把笛编入竹类,而把后两种乐器编入丝类。
古人之所以将乐器分为八类,还和八卦之风有关。
八卦是《周易》中八种基本图形,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
而八音和八卦的关系是:
兑之音金,其风阊阖(读音“昌合”);
乾之音石,其风不周;
离之音丝,其风景;
震之音竹,其风明庶;
艮(读音“亘”)之音匏,其风融;
坤之音士,其风凉;
坎之音革,其风广莫;
巽(读音“逊”)之音木,其风清明。
这样,就把自然现象与乐器的类别微妙地联系在一起,使八音“法易八卦,万物之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