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人车分道的马路是上海南京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在1842年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后,西方帝国主义就嚣张地跑到中国来建立租界。

中国最早的英租界是从现上海南京路附近一带开始的。

1865年10月,租界当局为纪念《南京条约》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利益,将他们在英租界修的一条大马路——派克路正式命名为“南京路”。

民间老百姓仍然把南京路叫做大马路,把向南的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广东路依次叫做: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

上海开埠初期,南京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到了1855年,一个名叫斯密斯的外国人坐的第一辆马车出现在外滩
而到了同治初年,载货拉客的独轮车也随着躲避战乱的人流进入租界;
1874年上海从日本传入黄包车;
1901年,在汽车发明15年后,匈牙利人李恩时从国外输入了两辆上海最早的汽车。
到了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南京路正式通行。
电车的通车,也意味着南京路已经拥有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先进的电气化市政设施。

早在1881年,在电话发明几个月后,南京路上便出现了第一条电话线;
到了第二年3月,中国最早的电话交换机在大北电报公司开通
4个月后,南京路上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
1908年,在电车通车的当年,南京路上的汇中饭店还安装使用了两部中国最早的电梯

但是,通了电的南京路却并不太平,时常有人车相撞的事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工部局在南京路上铺设了人行道,从而使南京路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车分道的路
同时也产生了第一个交通规则:车、轿往来必须过大路,一切车辆必须靠左行驶。

南京路上所有这些市政管理措施都是由当时的工部局制定的。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起初,它是租界单纯的市政管理机构,中国人觉得它担负的工作与中国历代掌管工程水利和交通等政令的工部相同,便把它叫做工部局。在工部局的印章和局旗上印刻有英、美、德、俄等12个国家国旗的图案,意思是租界由此12国侨民选出的代表共同管理。

当时工部局制定的一些措施充满着对华人的歧视。

比如有一度中国人坐的马车不能超过外国人,这就是一个歧视性的规定。
再像1906年建成的第一幢近代化的高楼汇中饭店,它里面的厕所就规定,华人不得入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