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陀螺”实物出土于山西夏县

陀螺仪简称“陀螺”,亦称“回转仪”。

主要由1个高速旋转的转子支承在1个或2个框架(亦称“平衡环”或“常平架”)中所组成。

陀螺仪对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房风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陀螺”,开始是作为玩具出现的。

中国最早的“陀螺”实物出土于山西夏县。在山西夏县(今山西运城市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到了石制的陀螺。说明陀螺在我国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

1700多年前的晋代,我国出现了另一种有趣的玩具——竹蜻蜓。这种玩具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

国外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传科。英语陀螺即“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故竹蜻蜓亦可说是种陀螺。

1889年,奥地利军官奥波里首先将陀螺应用在军事上,他设计成功世界上第1架陀螺自动操纵舵,并把它装在鱼雷上。装有这种仪器的鱼雷,能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此后,陀螺被不断用于各种交通工具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