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仅存的研究秦代法律的实物资料是“云梦秦简”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今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城关睡虎地秦墓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共有1100多枚。
经过专家们的日夜整理,确定了1155枚竹简的基本内容。秦简的出土,似惊雷震动了全国学术界、新闻界,珍贵的秦简被称为“云梦秦简”。
秦代社会在竹片上墨书文字,用绳索将其编组而成的书称为竹简。
中国在没有发明纸张以前,竹片是书写文字的主要材料。云梦睡虎地11号墓中出土的1155枚秦简,近4万字,为秦始皇时期人所手书。
这批秦简的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的历史长达100余年,早到商鞅变法,晚到秦始皇三十年。这批秦简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整简一般长为23.1—27.8厘米,宽为0.5—0.8厘米。简文为墨书秦隶,字迹清晰端秀,笔画浑厚朴拙。有的简两面均有墨书文字,但大部分只书于篾黄上。
竹简系用细绳分上、中、下三道,将竹简按顺序编组成册。
经专家研究整理,共归纳为《编年纪》、《南郡守腾文书》、《秦律十八种》、《效率》、《秦律杂抄》、《法律答问》、《治狱程式》、《为吏之道》等8种。其中一部分简文上还署有标题。主要是关于秦的统一战争、秦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有关于医学、哲学、“五行”学说等。
其中《秦律》充分反映了秦代法律的苛酷。
云梦秦简上已经有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还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办法,不能不让人惊叹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社会管理方面的细致周全。
云梦秦简大部分是法律文书。由于中国唐代以前的法典,除了古籍中引用的一些条文外全部亡佚,所以这批秦简是目前(至2011年)仅存的研究秦代法律的实物资料,极大地弥补了秦史料的不足,有助于秦文化的深入研究。
秦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都是空前的。
云梦秦简与黄陂商代盘龙城、江陵西汉古尸、随州曾侯乙编钟一起,被列为湖北考古的四大发现,被列为建国50周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云梦秦简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秦简文字书法承篆启隶,是我国最早的隶书。是后秦汉时期中国书法史的一次重大变革——“隶定”的开端。
从竹简中可以看出其脱胎于秦篆,形体中仍保存有大量的母体痕迹,篆隶混杂,秦隶在破坏、肢解秦篆的书写方式中,尽管仍留有大量的篆书圆笔中锋的笔法,但比《青川木牍》隶化的特征更为明显。
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形态点的笔法等在简中都已出现,部分简上还有明显的连笔意识。
与石刻文字相比,此简更直接体现了毛笔运动的丰富性。
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到《云梦睡虎地秦简》之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
秦简对书籍的书写顺序和装订格式也有极大影响。
没有简牍,恐怕不可能有后来的竖式书写。
编绳的连接作用,直接启发了后来的线装书。
天地头的留空、页数字数的标明、标题、署名都为后来的版式提供了源头。
由此观之,简牍的形制对后世图书出版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为了开发秦简这一文化资源,2005年5月,云梦县县委宣传部利用这一无形资产招商引资,引进本县民营资本,成立云梦泰格文化有限公司,开发并注册了达1万字的秦代竹简字库,采用现代最先进的激光工艺,开发生产“睡虎地”仿古竹简工艺品,再现中华瑰宝的无穷魅力。
并于当年年底投入大批量生产,大力拓展销售市场。
仿古竹简工艺品不仅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而且具有鉴赏、收藏价值,投放市场后,备受青睐,2006年元月至5月,就外销500多万元。北京、西安、武汉等地的旅游业主纷纷前来订购。
2006年已开发生产出书法、绘画两大系列15个竹简品种,其中《秦律杂抄》获全省首届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云梦竹简工艺饰品成为了湖北省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