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火车头是“国庆号”
共和国第一个火车头当之无愧应该是解放型的“国庆号”,1950年出厂。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8月中旬,青岛四方机车厂第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作出决议,决定修复组装一台解放(JF)型2101号蒸汽机车,向国庆献礼。经过工厂职工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当年“国庆节”前夕完工,新中国首任铁道部长滕代远为其题名“国庆周年号”,由工厂组成代表团赴京献礼。
“国庆号”总体来说还是利用现有的零件装配出来的机车,相当于没有师傅的安装车间。因此并不是中国国产化的第一台机车。
但中国第一台国产机车也是由青岛四方机车厂在1952年制造出来。
1952年7月26日,青岛四方机车厂在仿制满铁的ㄇㄎ1型的基础上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八一号”这对中国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自 1881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开始到1952年,70多年里,在中国大地上奔跑的机车,没有一台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只能依靠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 比利时、捷克等许多国家进口。
到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有4069台,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机车型号多达198种,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 “万国机车博物馆”。
直到1952年,青岛四方机车厂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自己造的火车头,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不能自己造机车的历史结束了!
八一号蒸汽机车于1952年7月26日试制成功,并于8月1日举行了机车落成典礼,在会上宣读了铁道部长滕代远的贺电,2700多人参加了落成典礼,这台被命名为“八一”号的蒸汽机车的诞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当时中国的主要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专门拍摄了纪录 片。
“国庆号”和“八一号”都属于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种蒸汽机——解放型。解放型是中国在解放后仿制满铁的ㄇㄎ1型(MK1型,日本语“天皇”)蒸汽机车后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蒸汽机车。
解放后共和国急需开发一种机车来规范客运和货运,在当时,日本满铁的MK(ㄇㄎ)型干线货运机车数量最多、功率较大、性能较好。
1950年9月青岛四方厂用接收的部件组装了ㄇㄎ壹2101国庆号,后又于1952年7月26日组装了ㄇㄎ壹2102八一号,共组装了20辆解放1型(2101~2120)。
于 1952年12月仿制成功,制造出ㄇㄎ壹2121号机车,全长21,906mm (后期型增为22,634mm),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36kN(24,030kg),轴式1—4—1。
1953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在机车设计科副科长瞿纠主持下,以日本留下的6套不尽相同亦不完整的ミカイ型机车图纸,进行甄选、整理、改进和补充,改英制为公制,增加表面光洁度、公差配合和技术条件,改用国产材料标准等,于1954年12月大连机车车辆厂依照改定后图纸试制成第一台2178 号解放型蒸汽机车。机车最大轮周功率由旧ㄇㄎ1型机车的1545 马力提高到1945马力。
1958年大跃进时期,太原机务段以66天的时间,于10月10日完成一台解放型4101号机车,是全中国第一台由机务段制造的机车。
于1959年ㄇㄎ型机车改称为解放型,现用代号JF。总计至1960年停止生产为止,四方(共216台)、大连(共187台)、齐齐哈尔等机车厂及太原机务段(1台)共制造455台,车号为JF1-2121~2500、4001~4101。
1957年大连机车车辆厂改进解放型蒸汽机车设计,并加入和平型部分设计,推出建设型蒸汽机车。
1956 年,大连机车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进行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随后由大同机车工厂、大连机车车辆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和二七机车工厂批量生产建设型蒸汽机车,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至1965年停产,累计制造了1135台,大多数配属于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铁路局。
1980年由大同机车厂恢复了建设型蒸汽机车生产并进行了改进(车号自8001 起),改进型俗称“建设B型”。主要用于调车以及地区小运转。截止1988年停产,生产了423台。
在更先进的前进型蒸汽机车大量运用前,建设型蒸汽机车曾是中国铁路干线货运机车的主要型号。和解放型蒸汽机车相比,建设型的最大功率提升了16.7%,平道牵引力提高了22%,机车总效率 也提高了0.9%,提高到8.1%。随着中国铁路内燃机车与电力机车的普及以及蒸汽机车停止生产与使用,大部分建设型已经退役报废后,仅少量尚未退役的在 一些工矿企业及炼钢厂作调车及小运转之用。
由大同机车厂于1988年生产的8419号建设型蒸汽机车出口美国,1989年11月21日运抵美国依阿华州柏恩峡谷铁路公司,被用做旅游用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