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设在浙江宁波

2012年5月11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象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区)工作站正式揭牌,据了解,这是中国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

工作站成立以后,主要职能是协助宁波基地重点开展象山海域及其内陆水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揭牌仪式上,渔山小白礁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同步启动。

渔山小白礁沉船遗址位于宁波象山东南渔山海域,2008年开展浙江沿海水下文物普查时发现,并采集出陶、瓷、铜、锡、石、木等各类文物473件。经调查了解,该船是一艘以龙骨和肋骨为主要纵横构架的木质海船,属于中等规模的远洋商贸运输船只,以运输宁波本地特产的梅园石材为主,约下沉于清代道光年间。

2011年4月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渔山小白礁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立项,并确定为2012年度全国重点文物工作之一,也是宁波市和浙江省第一个正式获批立项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根据计划,2012年度将重点完成船载文物发掘与船体测绘、采样鉴定、保护方案编制等工作;2013年度重点完成古船船体打捞发掘工作。2012年的发掘工作将于5月中旬至6月下旬间实施,为期约一个半月左右。

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还计划向国家申报古船船体科技保护复原项目,并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内边修复边展示,以促进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社会共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