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世情小说是《金瓶梅》
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世情小说是《金瓶梅》。
明代长篇小说《金瓶梅》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兰陵今属山东省临沂市,作者大约是山东人。
白话文相对于文言文,即用老百姓市井口语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
《金瓶梅》共100回 ,其版本有二:一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词话》;另一是天启年间刻的《原本金瓶梅》。两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后来的刻本,基本上属于天启刻本系统。
《金瓶梅》书名的由来,一般公认是各取书中女主角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中的一个字而成的。但也有更深层的含义。
这部小说通过写西门庆一家荣枯盛衰的始末,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变革的时代。
西门庆这个集官僚、富商、恶霸于一身的典型,是那个时代的畸形儿。在这个人物身上,人们看到了旧时代的末日即将来临,新时代的曙光已经升起,好象最早报告春天消息的梅花。
可是,这枝梅花没有在大自然里餐风露宿,却安插在豪华富丽的金瓶之中,生活在骄奢淫逸的氛围之中,因而显得缺乏生气和活力,终于不免过早地夭折,这就是西门庆全部的悲剧意义所在。这在此书书名中已有所暗含。
《金瓶梅》也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其作为一部有争议的古典小说,它包含着诸多复杂而敏感的自然主义描写,显示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并未涂上理想色彩的、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真实。
从古至今,世人对它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时间和历史在不自觉中就成了《金瓶梅》的朋友和敌人。《金瓶梅》需要时间和历史的考验,需要久远的等待,等待着公平、客观的认知和评价。
在《金瓶梅》刊行后不久,著名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就将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奇书”,并列为明四大奇书之首。
到了清代,评点家张竹坡又将它称为“第一奇书”。“奇”为奇特、美好之意,“奇书”则是奇特美好的佳作。可见这两位先生对《金瓶梅》的肯定。
后来,鲁迅先生曾用“同时说部,无以上之”八个字来高度评价它;
郑振铎先生也赞扬它是“中国小说发展的极峰”。
当然,也有一部分文人咬定它是一部“坏人心术”的“诲淫”之作,将它看作是“古今第一淫书”。总体来看,读者对《金瓶梅》的评判态度好的居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金瓶梅》是被大多数读者所接受的。而且发展至今,《金瓶梅》中的一些人物已经成为了社会现象的代名词,如“潘金莲”、“西门庆”、“王婆”等。《金瓶梅》已经是读者久读不厌、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了,《金瓶梅》已经上升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即“金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了。
现在,《金瓶梅》已有近20种文字的译本,得到全世界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视。《金瓶梅》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无论《美国大百科全书》也好,前《苏联百科词典》也好,《法国大百科全书》也好,都说《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文学评论家们认为《金瓶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历史学家们则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毛泽东对《金瓶梅》的评价值得一读
新中国建立以后,《金瓶梅》被小范围解禁,是毛泽东拍板。毛泽东酷爱读书喜发议论,他曾先后五次评价过《金瓶梅》。
第一次是在1956年。当年2月20日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门工作汇报时同万里等人的谈话中讲到:“《水浒传》是反映当时政治情况的,《金瓶梅》是反映当时经济情况的,是《红楼梦》的老祖宗,不可不看。”
第二次是在1957年。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金瓶梅》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学价值,亲自拍板对《金瓶梅》在全国小范围解禁,毛泽东说:“《金瓶梅》可供参考,就是书中污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书记可以看看。”
于是,文化部、中宣部同出版部门协商之后,以“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名义,按1933年10月“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集资影印的《新刻金瓶梅词话》,重新影印了2000部。这些书的发行对象是:各省省委书记、副书记以及同一级别的各部正副部长。影印本《新刻金瓶梅词话》两函21册,正文20册,200幅插图辑为一册。所有的购书者均登记在册,并且编了号码。
第三次是在两年之后。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次谈话中,将《金瓶梅》与《东周列国志》加以对比。他说,后者只“写了当时上层建筑方面的复杂尖锐的斗争,缺点是没有写当时的经济基础”,而《金瓶梅》却更深刻,“在揭露封建社会经济生活的矛盾,揭露统治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方面,《金瓶梅》是写得很细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