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饺子被称作半月形馄饨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

古时的饺子叫馄饨,但它与现在的馄饨又不同。

早在三国时期,魏人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了馄饨这种食物。

北齐时的颜之推,讲得更为具体:“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就是半月形,这正是饺子的形状。

在重庆忠县出土过一件三国时期的庖丁俑,面前的俎上放着各种食物,其中就有饺子。

到了唐代,又被你作“牢丸”。唐人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一书里,就有汤中牢丸的记载。

明朝末年的张自烈考证了饺子名称的来源,他说:“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粉角,北人读角为矫,因呼饺饵,伪为饺儿”。从这些记载来看,饺子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1968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塔那北区,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个木碗,碗里盛着两只饺子,虽然已经干了,仍很完好,其形状与今天的饺子完全相同。这说明饺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早在唐代,就已经传到我国西域的少数民族地区了。

饺子成为北方春节的传统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

明代沈榜著的《碗署杂记》中,谈到当时元旦有吃扁食的风俗。
清初河北省肃宁县县志记载更为具体:“元旦子时盛馔同享,各食扁食,名角子,取更岁交子之义。”
由此可知,人们春节吃饺子,不仅因为它好吃,还取其“吉利”。所以,有些地方把饺子包的形状如元宝,有的还包上花生米,因为花生米又名长生果,希望吃了这样的饺子,身体健康长寿。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