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关于属相的记载见于东汉的《论衡》

属相是十二种动物,因每年一肖,十二种动物便与干支中的十二个地支一一对应起来,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据史籍记载,中国的干支纪年法早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而以十二种动物与地支对应作为人的属相的方法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上:“子之禽鼠,卯之兽兔”,可见至多也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十二属相是中国古代华夏族与少数民族年法相融合的产物。据史籍记载,汉以前我国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只有十二地支,没有以动物配地支的纪年法;而居于我国北部、西部的少数民族,因长期从事游牧、习惯于用动物来指代许多东西,因此便创造了一种以动物来纪年的方法。

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汉朝,人居五原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文化相融,于是产生了十二属相。历史上藏族同胞建立的吐蕃国,也以“十二辰”动物纪年,藏历的纪年方法至今仍采用金、木、水、火、土与十二属相相配搭的方法。

第二种说法认为,十二属相是华夏族人民自己创造的。它是受古时候动物图腾崇拜的影响,用一些动物的名称来配合抽象的十二地支。有的动物还可能来源古代天文学,古人把黄道(太阳在视运动中周年运行轨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分(十二辰),自东向西以十二地支名称编排,并有巨蛇、蝎虎、飞马等星座名称,于是套用到十二属相上。

第三种说法认为是从印度传来的。因为印度也有十二属相,而且排列相同,所不同的是第三个在印度是狮,第十个鸡在印度是金翅鸟。但虎、狮都是走兽;鸡、鸟均属飞禽,十分相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