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国家正式国名最早始于中华民国

在古代,“中国”一词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而且它的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考古学家于省吾《释中国》一文指出:“出土文物上的铭文云:‘余其宅兹中或’,这里的‘中或’即中国。此器是西周初年的文物。……‘中国’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西周武王时期,是可以肯定的。”

古时“中国”二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别。就狭义而言,“中国”有京师、都城的意思,因为“国”字的古训从“邑”,即城邑。
如《诗 大雅 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毛传:“中国,京师也。”

至于广义,又指华夏族、汉族地区为“中国”,因其在四夷之中。
《诗 小雅 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因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因此,“中国”又与“中土”、“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含义相同。

到了清代,实现全国空前的统一,“中国”的含义也大大扩展,实际上包括了我国的全部领土和所有民族。不过,此时,清朝的国号是“清”,“中国”仍未用作“国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简称“中国”。“中国”才成为具有国家意义的正式国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