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中的称号最早由北洋政府命名的

1912年8月,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颁布《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确定了中国军队当时的军衔称号和制度。

那时开始的军衔称号一直沿用至后来的国民党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解放军实行的军衔制中的军衔称号也将之前沿用。

元帅:
渊源于《左传 僖官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
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高统帅;
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

将军:
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
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
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功将军官名。

校:
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
汉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八校;
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
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

尉:
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颇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号地位逐渐下降;
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
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士:
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官职;
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而以上、中、下士为官职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