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戏曲理论系统性专著是《闲情偶寄》

中国最早的戏曲理论系统性专著是《闲情偶寄》。

清代李渔撰。

李渔是清初的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今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人。

少时遍游四方,晚年自南京移居杭州。

他颇负才名,诗文皆自具风格。

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著有《一家言》。

康熙十年(1671)刊刻 的《闲情偶寄》,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

《闲情偶寄》专论词曲部分,对于撰写剧本亦颇多精辟见解。主张戏文“贵浅不贵深”,强调“立主脑”、“脱窠臼(读音“科就”;意思“老规矩,老框框)、“密针线”、“审虚实”,在戏曲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使戏曲理论渐有系统。

《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 、种植 、颐养等8部,内容较为驳杂,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而涉及戏曲理论的只有《词曲部》、《 演习部 》、《声容部》,故后人裁篇别出,辑为《李笠翁曲话》。

此外,李渔还著有传奇十种,为《风筝误》、《怜香伴》、《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慎鸾交》、《凤求凰》、《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合称《笠翁十种曲》。

剧本科白排场之工,为当时词人所共认,并擅长音律,讲究舞台效果。

李渔还著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无声戏》、《回文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