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国产节能灯最大的生产厂商是广东雪莱特

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电光源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专业研发生产高品质节能灯、汽车氙气大灯、紫外线杀菌灯及配套电子镇流器等。

其总部在广东佛山,成立于1992年。

董事长柴国生的创业故事

为了节省成本,柴国生曾把生锈的螺丝钉在煤油里泡几天再用,如今,他的雪莱特是中国最大的节能灯公司之一,年产1.5亿只节能灯。
他被人称为“技术偏执狂”,他的公司拥有181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2项,2008年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他在创业初期习惯用赠送股份激励下属,但又逐渐与这些创业伙伴分道扬镳,甚至不惜和第四大股东对簿公堂,转而引入大学生和年轻干部。
从依靠云南老乡“抱团取暖”,到任由儿子远离公司,他说未来可能辞去董事长职务,只做一个股东。
走进柴国生的办公室,理财周报记者几乎被满屋的古董晃花了眼。高低架子上的青瓷花瓶错落有致,墙上的“海纳百川”条幅气势恢弘,两把古旧的太师椅被岁月打磨的痕迹处处可见,正如这间屋子的主人一样,经过时间的冲刷与磨砺,显得大气且从容。
正对房门的一个被很多新型灯管包围的鱼缸,与屋子里的古旧氛围显得不太协调,这却是办公室里唯一能与主人身份联系起来的摆设。
古玩藏家柴国生的本职工作是做灯,12年国企生涯和20年创业经历,打造出国内数一数二的节能灯公司雪莱特。截至2010年1月15日,柴国生持有雪莱特48.66%的股份,市值约10亿元。

从听天书到全班第一
柴国生说他上大学时“不想浪费时间,不想浪费生命,不想比别人差”,用3年时间学完从初中到大学的9年课程,毕业的时候,他的考研成绩排在全班第一名。
柴国生1953年出生于云南个旧,提起自己的家乡,柴国生掩不住语气中的骄傲:“个旧虽然是小地方,但那可是中国的锡都呢,就像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一样。”
柴国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教师,在父母的熏陶下,柴国生从小便喜欢看书学习。小学毕业后,文化大革命爆发,柴国生没能上初中,在小学办的初中班里呆了3年。17岁时,“准初中毕业”的柴国生遇到一个好机会,免去了下乡之苦,进入当地的灯泡厂当工人。
善于学习的柴国生在车间工作时,很快学会了如何制作灯泡和抽真空的专业技术。1975年,恢复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制度的第四年,全厂最勤奋、学习能力最强的柴国生,被推荐到复旦大学光学系电光源专业。
柴国生刚进大学时,整个人都懵了,文化基础太差,导致刚开始听课如听天书一般。但是柴国生不服输,用了3年的时间便学完了初中到大学9年的课程。用柴国生自己的话来说,那时的目标就是“不想浪费时间,不想浪费生命,不想比别人差”。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成为了全班最优秀的学生。
1978年大学毕业后,柴国生选择了考研,他以56分的平均分成为全班第一名,但是,60分的入围分数线还是将他卡到了研究生门外。
考研失败后,柴国生回到家乡,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云南大学当老师,一个就是去当年工作过的灯泡厂当技术人员。“因为自己在教师家庭长大的,所以对教师这一行不感兴趣,就选择了去灯泡厂。”
当时的选择,决定了柴国生一辈子的人生道路。

一碗稀饭大家喝
刚开始的时候,极其的艰难,难到什么程度,就是需要把生锈的螺丝放在煤油里泡,泡了几天后再用。不敢浪费一丝一毫,因为没钱啊。
1990年,柴国生离开他呆了12年之久的国企,开始下海创业。
再次回想起那段历史的时候,柴国生印象深刻:“当时有两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第一件事是我看了当时红极一时的何博传写的《山坳上的中国》,这本书深刻揭示了中国的经济模式和未来预期的发展模式。第二件事就是1990年我们厂去欧洲考察节能灯时,先去了英国,后去了捷克,繁荣的市场经济和落后的计划经济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因此我看到了当时所在的企业无法让我实现梦想。”
欧洲考察结束后,时任厂工程师的柴国生认为不能简单地引进外国先进设备,而要按照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一点和执意想要引进外国设备的厂长发生了极大的分歧,这件事最终让柴国生坚定了辞职的决心。
辞职后,柴国生思虑再三,选定广东作为自己的创业基地,因为当时的他对广东市场比较熟悉,看到了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前沿阵地的重要性。
到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后,柴国生并没有马上投入到了创业中,而是进入一家灯具厂工作,“潜伏”了十个月后,柴国生基本上摸清了相关企业的特点。
1992年,万事俱备后,柴国生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华星光电(雪莱特的前身)。全部的资产只有几十万,柴国生说“那时恨不得把每一个钱都掰成两个来用”。
个人魅力是一件很玄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表现在柴国生身上,就是创业初期他能凭着个人魅力将个旧的老同事老部下,从安定的国企召集到自己的麾下,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努力打拼。“当时大概有七八个骨干过来,加上后来的,大概有十几个人吧。”
“我就和他们讲,国际歌里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无法保证日后人人得以衣锦还乡,但是我可以保证,只要有一碗米,我也会做成稀饭,给大家一起喝。”
在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鞭策下,每一个人都变成了加班狂,每天数以十几个小时计算的工作时间,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使华星光电仅仅用了三四年的时间,便在广东站稳了脚跟。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苦时光,柴国生不仅感慨万千:“刚开始的时候,极其的艰难,难到什么程度,就是需要把生锈的螺丝放在煤油里泡,泡了几天后再用。不敢浪费一丝一毫,因为没钱啊。”在这种资金链极度紧崩的情况下,柴国生依然坚持按时发放工资,“我只有一次拖欠过大家工资,那次是因为发工资的前几天,我们的保险箱被撬,放在里面准备发的工资也被偷了。”
“还有一次,印象也很深刻。1993年的时候,公司刚刚创立一年,没有交通设备,只有一辆人力三轮车充当公司的采购车。那时佛山市区已经禁止骑人力三轮车了,但是我们没办法,平时只能偷偷运输。但是有一次还是在祖庙街口被交警拦下来了,怎么办?大家只好把采购的东西卸下来,重新想办法拖回了公司。”
这样的苦日子过了好几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让华星脱颖而出。1997年,柴国生在复旦大学的老师找到了他,这位老师当时接受了国家一个重点项目,需要进行技术实验,进行项目合作攻关,他们在国内找了一圈,包括不少大企业,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最后发现了华星光电,此时的华星光电在节能灯行业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
最后,“华星”与复旦大学合作对“节能灯光衰机理研究”获得成功,使节能灯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星率先采用涂膜保护水涂粉新工艺生产的节能灯管,平均寿命长达8000小时以上,2000小时通光维持率达85%以上,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1999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后,华星光电在“紧凑型高效节能灯”方面实现两大创新:一是大功率,创造了65瓦以上的节能灯,突破了节能灯没有大功率的禁区;二是往更小的方向发展,3瓦、5瓦的家庭型,引导行业潮流。这两大突破,让华星光电确立了自己在电光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柴国生说,雪莱特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完全是抓住了两个机会。一个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带来的巨大机遇,一个是节能灯的高速发展时期。
柴国生的心愿是“要成为中国最好的、世界一流的照明企业。”2003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氙气金卤灯问世并开始投产,并在2004年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新型汽车氙气金卤灯及LED尾灯光源的开发及产业化”竞标中一举中标,现已成为企业继节能灯之后的第二大支柱。

从抱团取暖到任人唯贤
从2007年9月到2009年8月,国内第一起因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引发的诉讼引起市场瞩目,耗时两年,从区级法院一路打到最高人民法院。官司的原被告双方,是雪莱特董事长柴国生和原董事、副总经理李正辉。
2002年底和2004年7月,柴国生分两次将名下的38万股、63万股公司股份赠给时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正辉,双方同时约定李正辉从接受股份起至少要在公司服务满5年,若中途退出则将收回这部分股权并追讨经济赔偿。
但李正辉并没有履行承诺,而是于2007年8月25日向公司提出辞去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职务。雪莱特随后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这份辞职申请,官司由此引发。
雪莱特起诉李正辉,追讨522万股股票并要求赔偿损失1929万;再是李正辉在佛山南海区法院状告雪莱特董事会决议非法,法院两次开庭后却又撤诉;雪莱特接着反诉状告李正辉滥用诉权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李正辉再诉雪莱特要求获得经济补偿及董事津贴……
2009年8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终于为这场马拉松诉讼划上句号:李正辉在赔偿柴国生1929.40万元(以雪莱特0.7%股权2007年8月28日对应市值计算)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需退还34.83万股雪莱特股份。双方均对判决结果无异议。
在采访中,柴国生对这场官司讳莫如深,明确表示“你们不要总问我不想说的问题”,但透过这起轰动一时的官司,可以发现柴国生在公司管理上的重大变化。
柴国生说,包括李正辉在内,他共向20多名员工赠送过股份。理财周报记者发现,2006年雪莱特上市之初,共有自然人股东21名,到2009年3季报,其中不少名字已经消失。
柴国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当时赠与股份的那些小股东现在大部分都不在公司了,因为他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已经无法跟上雪莱特现在的发展。公司在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引进了更多有激情的大学生和年轻干部。”
在采访中,柴国生不断重复和强调两个字“体制”。他认为,雪莱特在第二次创业和转型的时候,主要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的完善,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各种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雪莱特的发展更加现代化和专业化。
柴国生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期望现代化的各种管理和运营机制能帮他逃出这些股权纷争的“沼泽地”。制度的完善也让柴国生走出了刚开始只重视云南籍员工的思想桎梏。“以前是云南人抱成团儿,那时也是没办法,因为人少,小团体主义可能更有利于一个小型企业的发展。但是当企业已经走向正规化运行的时候,任人唯贤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必须破除小团体主义。”
摒弃“子承父业”传统观念的柴国生在中国传统民企家族化的问题上表现得惊人的大度。“雪莱特是我的事业。我儿子不喜欢做这一行,我就没有勉强他,他现在在北京有自己的事业,我不会干涉他。”柴国生淡淡地说。“以后我有可能辞任董事长,只做一个股东就行了。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很专业的打理公司,我很放心他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