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至2011年)的人工洞体在重庆

该系列: 重庆816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至2011年)的人工掩体在重庆市,名为“816工程”。

“816工程”,全名为“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坐落在重庆市涪陵区深山里,是1966年9月周恩来批准修建的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因是一项隐秘的工程,故只有编号。当年靠解放军战士人工挖掘。它总长21公里,分为9层,高达79.6米,世界上最大人工洞体,据当地人称可抵御100万吨TNT当量氢弹的空中爆炸,被誉为“人工奇迹”。

(图:中国重庆816地下核工程,摄于2012年4月)“816”工程从1967年2月动工,到1984年结束,挖掘了17年之久。该洞洞体的土建工程量已完成85%,安装工程量完成60%,当时如果再投入1亿元,就可以完工,生产核燃料。后来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及国家战略调整而停建。

2010年2月,曾参与当年开挖建设的老兵陈怀文,写信给媒体,揭开了当年一段鲜为人知的、“特种兵”开挖地下核工厂的历史。

1969年冬,陈怀文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应征入伍。当时听说还有一个番号为8342的特种兵部队也在征兵,陈怀文立即想起与之排序接近的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陈怀文即向8342部队接兵首长提出当兵请求,并如愿以偿。

陈怀文当年12月坐上运兵的火车准备“入京”。列车虽一直朝着北京方向前行,但火车在石家庄稍作停息后,便转头向南行驶了。一路上,士兵们过黄河、跨长江,在重庆换乘轮船,顺长江东下,在榨菜之乡涪陵转弯,又顺着乌江水北上,直到一个叫白涛镇的小码头才停了下来。

“部队驻地到了”。后来,陈怀文才明白,1969年黄河风陵渡铁路大桥没有修通,从山西到四川只能绕石太线走。

重庆未直辖前,白涛镇属四川省涪陵地区管辖。这个小镇,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无其他任何建筑。“816工程”上马后,地图上再无白涛镇。

新兵训练不久后,陈怀文的“密洞生活”开始了。后来他才知道,8342部队是中央军委直属的一支特种工程兵部队,长期担负重要国防工程建设任务。从1967年开始,这支部队两万多人陆续移防来到白涛镇,承担“816工程”洞体开挖和开挖后的被覆工程任务。

1966年夏,“816工程”正式上马,在当地人称为尖子山的大山里开凿岩洞,修地下核工厂,建设原子能反应堆,主要生产钸(中国内地称作钚)239核燃料,为生产原子弹服务。为战备需要,洞体工程设计可以预防100万吨氢弹空中爆炸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破坏。

在“密洞”里过着枯燥艰辛的生活,为了“816工程”,陈怀文过着数年如一日的挖洞生活,他所在的班主要任务是在坑道掘进中打炮眼。

陈怀文称,当时,洞内的施工条件很差,大家都用“五面石头夹一块肉”来形容,“肉”就是士兵们的身体,“五面石头”就是坑道内上下、左右和作业面都是岩石。有的地段石质很差,还随时有塌方的危险。在“816工程”工地,曾有56名士兵“牺牲”。

2002年国防科工委将816军工洞体解密。2010年4月向国内游客开放。2012年4月,重庆市巴南区统战部组织媒体人员前往参观。

记者们驱车抵达时,只见茫茫白雾中,一个高达138米的通风口矗立于山顶之上。云雾缭绕中,这座海拔1100多米的金子山,与周围群山似乎并无二致。大门边墙壁上新刷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常见的宣传画和标语:“不要战争,要和平”,十分引人注目。

816主洞口靠近一小片裸露的石灰岩,位置并不显眼。主洞口原先的铅门被拆除,墙体上剩下一道2米宽的凿刻痕迹,显示着当年这扇数百吨的铅门的宽度。

816洞体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洞体施工挖出的土石方量有151万立方米之多,如果将这些石渣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长达1500公里。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导洞口,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当年工程停止后,有些洞口被封,因此目前没有人知道洞口的确切数字。

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进入大门,走在一条约400米长、可容纳两辆轿车并排通行的主隧道上。墙体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的标语:“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洞中缓缓前行,经过主隧道,走进一个小胡同,两边有大大小小的房间。胡同尽头有一部电梯,据说这是中国最早的电梯,能载重2000公斤,当然现在是不能用了。上楼时,从栏杆之间的缝隙往下看,一圈一圈的栏杆环绕着,宛如环形滑梯,缝隙之间透出底部的灯光。据导游介绍,洞体内曾经装有一些小型铅门,由光电控制,只要核爆炸闪光一出现,铅门就会自动封闭,这在当时是最新的技术。穿过三道铁门后,走进黑森森的洞中,由于开动整个洞内的照明设备,费用较多,因此每走一段路,只打开我们所经过路段的电灯。

记者们来到核反应堆大厅,入口处有一口“井”,顶部不断有泉水往下滴。当年,解放军战士们渴了,就喝这里的水。二三十米高的大厅内,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着,将近1米宽的“工”字形钢做成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形,支架下工艺导管的圆形插孔密密麻麻。旁边1米多宽防辐射沟内,铺满了从云南运来的重晶石沙。抬头一看,空荡荡的大厅顶部,有许多圆形的通气孔,一架载重几十吨的行车悬挂在几十米高的楼顶上,场景之壮观令我们一个个瞠目结舌。

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系统占了三面墙,面积达150平方米左右,计算机高达两米左右,中间许多电线裸露在空空的铁制架子上,一张发黄的装置显示屏的产品说明书上,写着制造日期:“1978年6月30日”。几个直径两米左右的圆形显示屏上,有各个部位的分布标志。洞内四季恒温,可保持25摄氏度。

在二层楼的楼梯口,可看到一间屋子里全是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灰尘。这是因为该洞年久失修,排水系统已拆除,导致地下水漫上二层。据说,当年这里有两台大功率水泵,地下有一个10米多深、40多米长、宽七八米的大水池,存放用于降温消减放射强度的水。

走出洞来,在816洞体周围坡地上,尚存不少洞体建设时期的旧营房。

如今816工程已经解密,在军事上没有利用价值了,可它的旅游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02年国防科工委将816军工洞体解密。2010年4月向国内游客开放。著名国家级景观设计大师、北大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教授将其比喻为“深埋山间的和氏璧”,并称其“堪与三峡大坝争锋”。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