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1988年3月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生了一个体重3900克、身长52厘米的试管婴儿。
这是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起名郑萌珠。此前,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已有试管婴儿出生。
张丽珠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创始人、生殖医学中心名誉主任,正是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缔造者。
据《辽沈晚报》报道,1984年,卫生部在“七五”课题中为试管婴儿技术立项。时任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的张丽珠成为课题负责人。
1986年,张丽珠教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在中国第一个开展了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研究。
(图:张丽珠教授(左)和已长大的内地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合影)
在当时中国刚刚实行了计划生育,许多人对她进行的这项研究,持非常质疑的态度。但面对众多不孕者的期盼的目光,张丽珠毅然开展了这项当时尚存非议的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88年3月10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在北医三院诞生。
随后张丽珠又相继培育了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首例代孕母亲试管婴儿等;各个环节的技术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并跻身于世界的前列。正是因为张丽珠是这些攻关项目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完成者,她因此被誉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
进入21世纪后,年逾八旬的张教授依然工作在岗位上,在一次记者采访中,她回顾了当年开展国内首例试管婴儿及其他生殖医学技术的一些工作情况:
1987年5月,一位渴望做母亲的乡村女教师从甘肃来到北京求助于张丽珠。这位患者结婚20年一直没有怀孕。经过检查,张丽珠发现她双侧输卵管堵塞,且患有结核性盆腔炎。张丽珠理解患者的心情,一方面为她治疗盆腔疾病,一方面着手试管婴儿技术的探索。
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于1978年7月诞生在英国剑桥,是妇产科专家斯戴普托和组织胚胎学专家爱德华合作研究的成果。
1960年美籍华裔学者张明觉曾用兔子卵体外受精,将胚胎移植到另一兔子的子宫内,一窝小兔子由此诞生。据文献报道,中国台湾于1985年4月、香港于1986年12月各有1例成功范例。这些都是外国专家带着全套设备去那里实施的。
在当时仅有的几个成功案例中,所使用的技术是腹腔镜取卵。而张丽珠和她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病例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内地的情况与上述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内地的输卵管不通病症,有31.3%是由结核病引起的。盆腔内有重度粘连。在这种情况下,用腹腔镜根本看不到卵巢表面,看不到卵泡所在,术者需伸手进去摸到卵巢,摸出卵泡,才能穿刺取卵。最初时“张丽珠们”采取的是开腹取卵的办法。随之,这一技术发展为阴道B超引导下用一根针取卵的方式。
张丽珠教授早于1986年就主持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优生—早期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而在研究工作开展之初,国内的条件有限,资金短缺,许多硬件设施都不具备。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课题组从“自然科学基金”中抽调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基本建设中,研究工作才得以开展。
中国是一个具有根深蒂固传统观念的社会,不少人对试管婴儿这种非自然怀孕的生殖方式持有排斥态度。即使在今天,也有些人不能理解试管婴儿这一新技术。
也曾有人问张丽珠教授,中国有那么多人口,为什么还要搞试管婴儿呢?张丽珠教授认为,试管婴儿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抵触,这项工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部分。不育症给患者的家庭、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和危害,为人治病(包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疾病)是医生的天职。
张丽珠教授曾分析过6300封不育症患者的来信,信中她们诉说了自己的痛苦,说在别人面前感到很自卑,人家都有孩子,而她们没有。不是她们不想要,而是她们要不了。有的家庭面临夫妇感情破裂,婆媳关系不和的状况。病人求子的迫切心情以及他们痛苦的处境,成为张丽珠教授对试管婴儿技术研究的动力。她认为,这是一个医生的责任。
张教授介绍说,试管婴儿技术不能与人工受精混为一谈。试管婴儿是在体外受精,卵子在体外经过培养,精液经过处理,结合成受精卵后,再将成形的胚胎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试管婴儿技术属于生殖胚胎学及生殖医学的范畴。生殖,是生命科学里一个重要的核心部分,可以发展到遗传工程。所以,北京大学医学部从1984年就组织工程研究组,开展了试管婴儿的研究项目。张丽珠和同事们一次次重复着诱发超排卵、监测卵泡发育、及时取卵、精子获能、体外受精及培植、胚胎移植等实验步骤,直到临床妊娠成功。
1988年3月10日上午8点56分,在北医第三临床医院,张丽珠教授主持研究的中国首例试管婴儿成功生产,婴儿取名郑萌珠,体重7斤8两,身长52厘米。那一时刻,标志着中国生殖科学完成了一个新的突破。也是那一刻,作为小生命的缔造者,张丽珠教授的激动心情不亚于婴儿的母亲。
1998年3月,北医三院举办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将历年出生的试管婴儿聚集一堂,为第一例试管婴儿庆祝10周岁生日。看到众多试管婴儿都在健康地成长,张丽珠教授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和喜悦。
而在郑萌珠出生之前,张丽珠在这样的条件下以同样的方法做了12例试管婴儿培育的探索。失败是成功之母,张丽珠教授总结经验,凭着韧性,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1988年3月18日,中国大陆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也在张丽珠教授带领的团队诞生;第二例试管婴儿于1988年5月27日诞生。这两项成果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继而,张丽珠教授于1989年底,研究创新了阴道B超下一根针取卵方法。这项手术创伤小、可重复进行,所以被列为“常规取卵法”。她带领团队进行试管婴儿周期1300多次,使临床妊娠率从早期的6.4%上升至32%,活婴率达到20%。中国在这一技术上从此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上世纪90年代初,张丽珠独辟蹊径使一位因染色体异常、自身卵细胞不可用而屡次怀孕失败的患者有了自己的孩子。由此,中国大陆首例赠卵试管婴儿于1992年6月12日出生了。
时隔3年后,即1991年,中国大陆首例冻融胚胎移植成功。接受治疗的患者是一位患有先天性无卵巢无月经的妇女,其丈夫又患有无精症。这一技术面世后震惊了社会。由于好奇,媒体不断地要求会见患者,对这一举动,张丽珠教授表示出坚决的反对。因此有人猜测其中必有隐情。
面对人们的误解和质疑,张丽珠教授指出:一些人不懂得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深刻含义——医生除了无私地为病人进行诊治外,还要尽量保障病人的隐私权。
张丽珠教授当时采访时表示,不孕症患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目前这一人群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疾病剥夺了这些患者的生育能力,让他们无法实现做父母的愿望。试管婴儿技术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他们重新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