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变性人名叫张克莎

中国第一位变性人名叫张克莎。

大连有美好的童年

张克莎1962年5月23日出生在大连八七疗养院妇产科,爸爸张书祥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原39军副军长。
张克莎上有5个哥哥1个姐姐,大家都叫他“小七子”。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在张克莎3岁的时候离职休养,选择了定居老家湖南。
1965年初夏,爸爸妈妈带着全家来到长沙,住进了长沙市郊一个干休所。
对于大连的3年生活,张克莎只是隐约地记得,家门前有小桥,有流水,父亲还曾带她到老虎滩和棒棰岛玩过。由于家里请的保姆是大连人,所以她还记得不少大连方言。此后张克莎再也没回过大连,听说大连现在很漂亮,她也很想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毕竟那段日子里,还没有什么性别意识的“小七子”活得很快活。

(图:张克莎2003年左右时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相片)

认定自己是女人

张克莎从小是个听话的孩子,姐姐穿剩下的衣服,几个哥哥都不穿,都落在了最小的克莎身上,母亲把他打扮得像个女孩子。邻居问起他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保姆一句玩笑话却在孩子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大人包饺子他总是偷面玩,被父亲发现后就把面藏在了裤子里,就由女孩变成男孩了。”张克莎由此认定自己应该是个女孩子,只是投错了胎。平时他喜欢和女孩子们一起玩,和男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否则他就是被欺负的对象,现在张克莎额头上还有挨男孩子打留下的伤疤。童年时代,张克莎除了性特征外,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蹲着上厕所,一样绣花、织毛衣。

压力让他休学了

在张克莎的头脑中,自己就该是个女孩子,这些思想可能也影响了脑垂体释放荷尔蒙的功能,在整个学生时期,他的性器官还保持着没有发育的状态。上学期间,张克莎表现很出色,尤其在文艺活动当中,在长沙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上中学后,他经常把父母给的坐车钱、吃饭钱省下来,买布做衣服,把自己打扮成女孩子模样,留起了长头发。平时他总是和女孩子们一起上下学,他不愿和男孩子们一起上厕所,或是趁别人不去厕所时自己才去,或是把尿憋着回家。

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老师找来家长,说张克莎的生理是不是有问题,表情、声调都像个女孩,建议家长把他领到医院检查一下。张克莎的极端反应,遭到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来自各方面的舆论和压力,压得一家人抬不起头。张克莎受到空前的孤立,人们见到他避之惟恐不及。他的父母也陷入了极大的忧伤中,他们怀疑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得了一种精神上的毛病。张克莎只想选择自己的性别,他想,自己有这个权利,这没招谁也没惹谁,可怎么就有那么多爱管闲事的人呢?在各方压力下,他幼小单纯的心灵遭受到了重创,高中没上多久,他就因为身体原因回家休学了。回忆那一段时间的经历,张克莎说很感谢家庭给了他一个宽容的避难所,否则他在精神极度混乱和痛苦的情形下,早就结束生命了。

选择从军为了能做手术

1979年12月4日,张克莎穿上了新兵的军装,和许多年轻的新兵一起踏上了服兵役的道路。他的志向就是广州军区总医院,因为此前他已经得到讯息,国外有手术变性的病例,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新兵训练营里,和男兵们同吃同住,张克莎感觉很不适应,他不和别人一起洗澡,晚上一个人偷着去洗。他还通过朋友注射了不少女性荷尔蒙,自己也逐渐有了一些女性的特征。

性别问题让他丢了户口

1982年2月,张克莎退伍回家,这时他已经是个留着披肩长发、穿着女性服装的女人了。回到长沙以后,退伍办不肯接收他,送去的明明是个男的,怎么回来就成了女的?张克莎也坚持自己是个女的,回家后第一项报户口的手续都办不了,更不用说找工作了。

1982年,广东东莞一家中外合资的玩具厂里,张克莎成了一名“女工”。他和工厂里年轻的女孩子们在生产线上加工玩具,周围的人一点也没看出他是个“冒牌货”。1982年冬天,张克莎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这是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医史研究室的阮芳赋先生的文章。张克莎看到这篇文章后了解到,自己所患的是“性身份识别障碍”,由于幼年的生活环境和一些遭遇,造成对已有性别的排斥,有强烈的改变性别的愿望。但是,在中国还从没有变性手术的先例,要开这个先例,恐怕需要政府有关的高级部门批准。

在北京亲友的帮助下,在北医三院整形科的王大玫教授的积极工作下,1983年1月10日,张克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走进了手术室。中国的第一个变性人诞生了,由于是绝对保密的手术,这一例非常成功的变性手术只作为内部的医学研究课题,被记录在科研的资料中。新闻界对此改写中国性别历史的新闻毫无所知。

半个月后,张克莎走出医院时已经是个女儿身了,他就这样变成了真正的她。她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子,一家人都为她留下了高兴的眼泪,张克莎也顺利拿到了户口。

变性人也有人追求

做女人不简单,做张克莎这样的女人就更难了。20年来,为了能过上正常女人的生活,她隐姓埋名,但生活仍无法平静。1983年底,术后恢复身体的张克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成了当时长沙名气最大的友谊商店销售柜的一名售货员。上班第一天起,她的柜台就比其他柜台“热闹”:她的事情通过人们的口头传播,传遍了长沙城,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当时张克莎卖的是搪瓷产品,围观的人群觉得好奇,他们想听听张克莎说话是什么声音,他们借故要挑选商品,看看张克莎拿东西的手是什么样子。

有时围观的人群达几十人,有人看不起她,有人觉得她是个妖怪。连商场的女售货员在换衣服、洗澡时也要避开她,她们还是觉得她是个男的。面对那么多人的评头论足,莎莎真恨不得有条地缝能让自己钻进去,但她只能任由别人评说,因为她的工作就是售货,有泪也只能往肚中流。不久,莎莎有了男朋友,一个在同学家玩耍时认识的比自己大一岁的男孩。男孩知道莎莎的身世,而且愿意接受。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确实不容易,就凭这,莎莎开始与这个男孩交往。男孩父母得知儿子找了个变性人做女朋友后,坚决不同意儿子的选择。莎莎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

初恋失败远嫁香港

面对社会舆论和压力,加之初恋失败,张克莎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她最终选择了逃避。张克莎在广东东莞那家玩具厂里以一名“女性”的身份打工时,其出众的姿色引起了来自香港的股东肖先生注意。肖比莎莎大32岁,丧偶多年一直独身。其间,肖先生曾多次向漂亮的张克莎示爱,但年轻气盛的莎莎从未想过要嫁一个跟自己父母年龄差不多的人。加上自己当时还是个“男儿身”,坚决地拒绝了。

初恋遭遇红灯,她产生了换一个全新环境重新开始的念头。这时,莎莎想到了肖先生。1984年的某一天,她只身回到工厂,当年双方就办理了登记手续。张克莎直率地对记者说当初她并不爱肖先生,她只是利用他去换个环境。刚到香港时,肖先生要求莎莎当专职家庭主妇,但莎莎却坚持要出去工作,她回忆道:“我当时只有25岁,正是干事业的时候,当然不愿呆在家中;另外,更主要的是我不爱他,不愿意每天与他面对面过日子。”她曾当过模特,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后在家人劝说下她改行做保险,由于业绩突出,她在公司里的职务升到了经理,薪水也相当可观。

在香港,没有人知道张克莎是个变性人,女性的面具把她隐藏得很深,就连老公肖先生也不知道。1.76米的身材、清秀的五官、标准的普通话……她成了许多香港男人追求的目标。她其实生活在一个矛盾的现实中,她怕别人不能接受她这个变性人。然而,一个老乡的出现,击碎了莎莎的美梦。老乡阿利自以为知道张克莎的身世,想以此来敲诈她。张克莎不敢得罪这个知情人,先后“借”给了阿利30万港币。1995年,为了逃避老乡的勒索,张克莎孤身一人去了台湾,开了一家餐馆,一直经营。其间她还曾参加过选美大赛,并最终进入决赛。

回长沙定居

2002年2月,肖先生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了。当年10月,深爱莎莎的母亲也走了。一年失去两个亲人,让张克莎感到从未有过的悲伤。她结束了在台湾的餐馆生意,回到长沙。20年的女人生活后,张克莎说她不想再躲躲藏藏了,她请人捉刀出版了自己的自传《女人梦》,并且向媒体公开了其个人经历。

她直面社会,让大家了解一个变性人生活的辛酸,以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关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