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是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
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是新疆拜城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赫色尔石窟,在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窟凿于木扎特河河谷北岸的悬崖上。
(图:千佛洞外景)开凿年代可以上溯至东汉,下限迄于唐(一说南北朝至元)。是中国已发现的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
现存共236窟,仅74窟尚保存较完整的彩绘壁画,形制保存较完整,艺术风格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石窟后壁有不少古代龟兹文的题记,为研究壁画内容和绘制时代提供了主要依据。
克孜尔千佛洞石窟要比敦煌石窟早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石窟修凿、造形和雕刻、绘画工艺,具有时代风格和地方习俗的特点,集中地反映在为数众多的供佛作礼拜的“支提窟和坐禅的毗河罗窟。支提窟一般为长方形,雕塑有佛像、影塑菩提花,还绘有菩萨、弟子、使乐天人、供养天人、说法图及焚棺园、人物本生故事等;毗河罗窟,又称僧房,多为僧寝加甬道的结构,室内筑有炕灶等设施。
这些不同类形的石窟,构成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而且很有规律。窟内的塑像大部已毁,有相当一部分被殖民主义者劫走,所剩无几,且又残缺不全。但壁画尚存一部分,约有5000米左右,题材多为佛教活动及人物故事,形象各异,瑰丽多彩,雕塑精湛,内容丰富,还有不少龟兹文题记。在敦煌的北魏壁画中,描写本生故事的图画多采取了连续画的形式,而克孜尔石窟中的壁画,往往就在一个菱形的画面中,将故事情节生动的概括出来。在第17窟顶部即绘有人物故事画达三十八种之多,堪称为“故事画之冠”。在38窟内绘制的各种使乐图,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在175窟中绘有多种劳动生产图,造形生动,更吸引人。
千佛洞的佛像造形多样,有的雍容慈祥,有的威武庄严,一个个造型生动,形像逼真,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这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不仅是探索我国新疆的发展历史、工农生产状况及文化艺术等提供了极其珍贵实物资料,而且对研究龟兹社会、佛教状况和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古代绘画雕塑工艺等也是难得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