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年出台
2012年2月13日,国务院对外公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规划》进行了解读:
该《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制定,也是首个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规划》;
规划由国务院发布,具有重大意义;
规划中对许多指标进行了量化,是该《规划》的一个最大亮点。
《规划》就七方面内容制订了明确的数字指标,包括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一共27项小的指标。
其中要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2010年的5.0亿吨,到2015年增至最少5.4亿吨,基本完成我国粮食的自给。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自给率已经达到了95%,到2015年,就可以将粮食安全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此前,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
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高也是长期限制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农业的这个指标要从2011年的不到54%提升至60%。
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过中国的农业在这方面依然薄弱,2010年的科技贡献率仅为52%。《规划》指出,我国农业这个指标要力争在2015年超过55%。
这些指标的量化更有利于对相关工作进行比对与考核。
《规划》还首次提出了今后5—1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15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明显进展,到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八项重点任务:
一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是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包括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三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四是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五是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六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
七是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八是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括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
根据《规划》要求,不仅要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还要重视耕地质量建设,鼓励农户广泛使用有机肥,代替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