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军官是管粮食的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1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 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也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粮食的官员称为“军官”。

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 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史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占仍以“文武”相称。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一月十四日,练兵处和兵部向朝廷《另定新军官制事宜》的奏折中提出,新军设“三等九级军官”,“上等军官曰都统”,“中等军官曰参领”,“下等军官曰军校”。这是军官一词正式用于官制的开始。但光绪三十一年八月,练兵处和兵部在《续拟陆军人员任职等级及补官体制摘要章程》的奏折中,明确规定,军官主要是指部队和军事机关的指挥官及参谋人员。

此制一直被旧中国历届政府所沿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在实行军衔制前,有时也称干部为军官。实行军衔制后,就把在军队中工作的少尉以上干部称为“军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