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9年通过鉴定
谢家麟是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作出了卓越贡献。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谢家麟的名字一直以来与一系列粒子加速器的顶尖技术连在一起,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世界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亚洲第一台产生远红外的自由电子激光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多项站在世界前沿的项目。其中,有两项是世界首创,另三项填补了国内重要空白。
谢院士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1项奖励。
谢家麟1920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赴美留学,1948年,用了九个月时间获得硕士学位。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途中受阻。1951年9月20日,获得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的谢家麟踏上归国轮船,然而船到檀香山被以所学专业与军事有关,遭到扣留,只得重返美国从事教学和加速器研制方面的工作,后在美国领导建成当时世界上能量最高的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美国物理学界产生轰动。
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高能所副所长、“八七工程”加速器总设计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和工程经理、粒子加速器学会理事长、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863高技术主题专家组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20年8月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64年,他们终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1990年12月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BEPC)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谢家麟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总设计师,在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
在我国选择建造高能加速器道路的关键时刻,谢家麟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最终确定了“BEPC”的正确方案。仅用了4年时间,就创造了国际同类工程中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水平高的奇迹。
2008年,谢家麟完成了自传《没有终点的旅程》,2011年,他指导的最后一个博士生毕业。至今他仍然坚持每周一到中科院物理所上班。
曾有不少人向这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问起当年是否经历种种困难,他总是微微一笑:“什么叫科研?科研就是要解决种种困难和问题,在无路可走时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