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摄影之父”中国人郎静山创造了独特的集锦摄影

“亚洲摄影之父”中国人郎静山创造了独特的集锦摄影

郎静山先生(1892-1995)是中国摄影之先驱,亦是享誉全球的摄影大师。20世纪30年代即以“中国第一摄影师”成名,被公推为“亚洲摄影之父”

他有许多“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

他一生酷爱摄影,总是一袭蓝色长袍,一双黑色布鞋,背着照相机走遍千山万水。他曾说,“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他用毕生的精力捕捉和创造中国山水意蕴的自然美,若中国人看到他的摄影作品,一定会惊叹地喊出:“这分明是一幅中国画呀!”因为他的这双眼睛,就是最精良的镜头!

他从青年时代开始,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钟爱艺术摄影,尝试将中国绘画之理与外来摄影之术相结合,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这种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运用暗房技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拍摄的影像结合在一起,时称“画意摄影”,是创举,而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技术叫“PS”。他在当年的摄影界堪称独步蹊径,别开生面。

此后,他更潜心研究,自成“集锦摄影”一家风格,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其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

郎静山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神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在世界摄影艺术的初期发展中,来自中国的郎静山已经占领领导地位。

(图:自拍的《郎静山像》及他的首幅获奖“集锦”摄影——《春树奇峰》)

从1934年他的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并获得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首奖开始,他创下千余幅作品在世界各国摄影沙龙展出、屡获大奖和数十项荣誉的纪录。

1944年,美国摄影学会为他举办摄影展,先后巡回全美39个城市。

1980年,郎静山被美国摄影学会选为“世界十大摄影师”之一,以东方的美学意境、中国的文化内蕴享誉国际摄影艺坛。

郎氏毕生致力推广摄影,融汇东方精神,发展崭新技法,创造独有的摄影语言。其自中学时十二岁(1904年)起从事摄影,至1995年以104岁嵩寿仙逝,九十余年从未间断,参与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及世界摄影之发展,历史地位无出其右。

郎静山祖籍浙江兰溪(今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游埠镇里郎村人,1892年(清光绪18年)生于江苏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郎静山对照相产生兴趣,是从家中挂着的一张父母亲的结婚照片开始的。这张从小让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湿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摄、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他认为最珍贵、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张照片。

20世纪初,精巧轻便的小型摄影机问世,广告摄影、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应运而生。1904年就读中学的郎静山,首次接触摄影和暗房。他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位“小少爷”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1912年郎静山完成学业进入上海《申报》负责广告业务。

1919年还成立了“静山广告社”,为中国广告业先驱,经营30年,有赖虎标万金油老板胡文虎大力支持,拍品《虎视眈眈》被认为有象征事业贵人之意。

1925年,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1928年,任上海《时报》首位摄影记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同年,发起并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

1928年,郎静山与一众摄影同好觅得一位十几岁的张姓女孩。他们在自己家中进行人体拍摄。郎静山拍出了一幅最好的人体作品——《慎独无私》,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人体艺术摄影作品。据说,四天后那位女孩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为自己勇敢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30年,郎静山出版《人体摄影集》。它是中国第一本个人人体摄影画册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郎静山的摄影创作中,以“集锦”和“影绘”的成就最高,也是外界最熟悉的郎氏风格。“集锦”雏形来自民初广告常见的影像拼贴,经过他的技术改良终成纯熟的技巧。

1934年首张获奖的“集锦”作品——《春树奇峰》问世,这是一幅山水作品。中国禅宗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隐喻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之关系。郎静山则擅长表现这种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隐逸高致的名士”与“氤氲朦胧的山水”,构建成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1942年他发表论文《静山集锦作法》,有系统地探讨集锦摄影。从这些中国水墨画意境风格的摄影作品中,我们仿若可以看出郎静山不是用相机拍照,而是用相机“画画”。

郎静山从中国书画汲取精神发展出“集锦”,从西方艺术汲取灵感创作出“影绘”。有的作品如《女有所思》和《独宿学幽栖》等,将实物运用于摄影创作中,简约的黑底线条又呈现代艺术风格。

郎静山1949年前去了台湾,他在两岸共有15个孩子。最小的女儿郎毓文女士近年曾向位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其父郎静山先生的134幅作品,填补了中国国家美术收藏的一项空白。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亚洲影艺联盟(台湾)、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台湾)共同主办的“静山远韵——郎静山摄影艺术特展”于2013年10月11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当时表示:郎静山在摄影界的位置堪比画坛上的张大千、齐白石。“郎静山是一座高山,展览叫‘静山远韵’,就是高山的境界,高远的韵致。”他说,如果仅把郎静山的集锦摄影理解为一种唯美的表达,那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见解,它真正的意义是,把中国的文化精神融到艺术作品里去,让摄影艺术升华为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味,从而获得国际认可。

除了以物来影射思想、感情,郎静山的作品中还有许多人物风景。郎静山喜欢张大千的胡子,所以张大千常常是郎静山戏作的模特儿。

20世纪60年代,郎静山邀请张大千共同合作,在风景作品中多出现张大千道骨仙风的高士形象,成为影画双璧之美谈。郎静山和于右任、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文化名人都有非常好的交情,跟张大千的交情更是其他人不能及。

郎静山女儿郎毓文回忆,过年时自己随父亲去张大千家里是要行磕头大礼的。“张大千喜欢做仿古的画,常常让我爸拿去给黄宾虹看,试他看得出来看不出来是仿的。”

郎静山1963年的集锦摄影作品《云深不知处》,人物视角为张大千的背影,一位仙风道骨的高士身影,隐现在茫茫大雾围绕之中。这可以是梦中的不知状态,可以是缥缈仙境,可说此人想要看清前路,亦可说此人觉前途迷惘,端看观者的心在何种状况而定。

《云深不知处》是用集锦手法表现画意摄影的典型作品。作品由两张底片制作完成,先是取景拍摄每一个局部,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人物与树木的位置、比例。拍摄完后,用接触印相法将底片印制在一张蛋白纸上,再把相纸上的素材精心裁剪下来,和其他同样过程制作的树木和背景拼贴在一起,经过修版后再翻拍完成。作品边缘因暗房遮光手法使之淡化,而营造出宁静单纯之气氛。整张作品露白处自生雾气而有无限的空旷感,正是以虚无见气韵,以虚无见灵意,集空间、气韵与意境于一堂。

在孩子教育上强调悟性自觉的父亲

除了摄影,郎静山在做男人、父亲上一样超然有度。他认为,“人要是没有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郎静山从来都不教训自己的孩子,是要他们自己察觉所有的事情,以孩子是否能自觉,来衡量他们是否成长。

郎静山一共有十五个儿女,却随时局磨折,分别落地于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生根成家。郎毓文是郎静山的幺女,父亲留予她言传身教的影响,也正随着她自己年岁的渐长而氤氲发酵。

郎毓文曾回忆到:

“记得我读北一女中高一时,我们还住板桥,有时我会和父亲一起坐公路局车回家。有一次,坐到一部有些椅背掉了的车子,我一屁股坐在一张有靠背的,一看父亲坐的是没靠背的,本想是否该和父亲换位子的,但是自己想靠,又见父亲坐着满挺的,就算了。回到家后,父亲只是小声地告诉母亲,并说我还没长大,不懂让座。这比责备还能令我难过,但是那时还是没有从这个错误中学到父亲的智慧。

长大以后,我只听父亲说过一次:人要是没有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原来父亲从来都不教训我们,是要我们自己察觉所有的事情。他是以我们是否能自觉,来衡量我们是否成长。我后来到温哥华念艺术管理,父亲和母亲第一次来看我时,我请了几个父亲的客人,父亲才说我会点一桌菜了,是长大了。

那种自由和尊重,没有任何其他的父亲可以做到同样的程度。

对于名望的追求,父亲更是从来不放在心上,也从不攀缘权贵。在上海交往的都是工作上及艺文界人士。但是父亲对朋友非常好,家中天天都有客人来吃饭。父亲总说‘吃顿饭算什么!’ ”
这位跨越了一个世纪的百岁老人,童年及求学在满清末年,事业和名声随民国展开,中年以后偏安台湾岛四十年。

1995年,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4岁。

摄影是静止的,郎静山的一生却是充满着创造与生机的,“人活着要有生趣”,也许这才是郎静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香港苏富比2017春拍郎静山专场

2017年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带来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的首个拍卖专场——“光之绘画”

将于4月3日举行的“光之绘画”特别呈献来自重要私人收藏的多框郎氏作品,包括纪实、人物、静物、裸体,以及体现其最高艺术成就的“集锦”、“摄绘”(摄影)等24件作品,延展郎静山长达90年的创作生涯。多数作品由郎静山亲自钤印,还有蒋经国、郁达夫等名人题款。

从摄于1934年的中国史上第一幅裸体摄影《假寐》(又名《慎独无私》)郎静山首幅“集锦”作品——《春树奇峰》,至于结合两岸三地景物,表达艺术家民族情怀的《烟波摇艇》,尽其囊括其中。

焦点还有分别由郁达夫及张大千题库的《危崖挺秀》和《黄山云海》,以及由郎氏亲题赠予蒋经国先生之《东西横贯路》,极富历史义意义。

苏富比这次荣幸征集得其作品,乃国际拍场首次为此一代大师策展的完整回顾,绝对是弥足珍贵。

拍品当中,《东西横贯路》是郎静山台湾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题款中的《壬寅》即1962年。1960年,台湾中部的横贯公路通车,成为首条串联东部与西部的公路系统,此重要工程当年动用了一万多位退伍国军,耗时三年九个月,而主事人乃时任行政院国军退职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蒋经国先生。中国摄影协会理事长身份,获邀参观并拍摄横贯公路,郎静山正好发挥“集锦”技术,将横贯公路沿途的美景精华尽收此幅。

展品中的《春树奇峰》、《群峰耸翠》、《东西横贯路》、《仙山楼阁》、《蟪蛄爱草绿》5幅已于2017年3月18日在香港苏富比台北预展当中现身。

苏富比现代亚洲艺术部主管张嘉珍表示:“苏富比一直致力推动现代亚洲艺术”,近年拍卖成绩骄人,除了纪录屡创新高,更重新定义现代艺术,带领藏家以“东西汇流,传统出新”的时代精神理解现代主义,使现代艺术收藏不再以媒体限制。本季我们特别荣幸征集到现代摄影大师郎静山多幅珍稀佳作,更邀得资深摄影家暨学者庄灵老师为此专题给予学术指导。中国摄影之先驱,亦是享誉全球的大师,能于国际拍场如此全面地呈现其作,实属难得。”

她还介绍说,这不仅是拍卖市场首度举办郎静山专场,也是华人拍卖市场首推私人摄影珍藏专拍。较油画,书画等主流拍品,摄影少有机会被完整介绍,过去郎静山的作品也是零星现身拍场,这次在资深摄影家庄灵的协助下,补足拍品的专业背景。透过这次专场让外界重新认识郎静山,最高估价港币30万也属亲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