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拥有校船的学校是湖南耒阳黄市镇中学

中国内地首个拥有校船的学校是湖南耒阳黄市镇中学

湖南省衡阳市耒(读音“垒”)阳市的黄市镇紧邻耒水,地形狭长,约20公里长,镇上只有一个中学,同时,河对面有个大义乡,那里的孩子也要到黄市镇中学来上学,而最近的渡口距离学校有4公里,虽然那里小船居多,但孩子们的安全没有保障。

黄市镇中学校长欧阳祖斌说,学校住在河对面大义乡的学生共有36名,他们平时寄宿在学校,周末放假回家。“以前他们都坐小铁筏子过河,非常危险。”

这儿还有一座桥,但也不方便,从上游过桥到下游孩子们要花大量时间。

(图:黄市镇中学校船,摄于正式运营前的2012年3月13日)

在2012年3月,湖南省耒阳市黄市镇中学的学生拥有了他们的校船。

黄市镇镇长梁育波坦陈,2011年发生的邵阳(湖南省)沉船事故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真正下定决心要造一艘校船”。

据黄市镇主管教育的党委委员李崇介绍,“2011年上堡村副主任伍冬林提出个人出资建造校船,得到政府支持,决定以‘政府牵头,老板垫资’的方式运作。”校船建造的同时,对之前废弃的上堡村渡口进行了重新维修,作为校船停靠的专用码头。这个渡口就在黄市镇中学对面,学生往来非常方便。

黄市镇中学校船专门请了长江设计院的专家设计,耒水造船公司承造,船体采取折角流线型设计,倾斜度不是很大,增加了运行时的稳定性。

船身总长16.6米、宽2.6米、高2.5米、吃水0.55米、满载排水量12.2吨、核定载客60人。

与旁边停泊的铁皮筏子相比,校船的体积要大好几倍。登船后,船舱空间非常宽敞,在里面走动时感觉非常平稳。造船工人说,他们会在船舱左右两边装上两排座位,学生靠着栏杆坐着非常舒适,也更加安全。

校船船舷外侧标注着刻度,显示空船时吃水线是0.4米,上面一条横线是满载吃水线。“超过这条线就是超载,我们绝不允许。”

按设计要求,此船还将配齐消防、救生、航行信号等设备,造价超过20万元。

开船的师傅被确定为一名经过正规培训、有丰富经验的船员。

2012年3月23日,这天是学生们首次乘坐黄市镇中学的第一艘“校船”离校回家。这艘牌照为“湘耒阳客0027”的船是国内首艘“校船”,于当天下午15点18分首航。  

当天,记者来到了黄市镇中学。

13岁的罗检凤是黄市镇中学187班的初一学生,她的家与学校其实并不远,但因为隔着耒水,所以每次上学、回家都颇为不便。尽管黄市镇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但每周一次的往返,也让她觉得“乘船、走路很麻烦”。

罗检凤的哥哥也曾在这里读过书,去年毕业后去广东打工了,“他没能赶上坐新校船”。罗检凤说这句话的时候,明显有为哥哥遗憾的意思。

14:30,放学时间到了,罗检凤收拾好课桌上的东西,提起早已准备好的书包往学校总务处走去。那里有老师为每一个需要乘船回家的孩子发放救生衣。

“以前领了救生衣,老师还要带着我们走十几分钟的路,到渡口去坐船。”罗检凤边穿救生衣边对记者说,“今天好了,走几步路就能坐船了!”眉眼间全是掩饰不住的喜悦之情。

学生们领了救生衣后,按照不同的渡口排队,罗检凤所在的红泉码头有8个人,组长是一名叫周诗芬的学生,她负责学生上下渡口及渡船上的纪律。

“避免学生在上下渡船的时候推挤出事故。”学校的一名老师如此介绍组长的作用。

点名结束,除了2名请假的学生外,其他43名学生已到齐。老师认真填写好《黄市中学乘船学生接送表》,队伍整齐出发。

15:18,43名学生分成四队依次上船。而这艘崭新的校船外面被漆成绿色,船舱内部被漆成黄色,每一个座位下面都有救生衣,船舷两侧都有救生圈。

“校船”船身总长16.6米,宽2.6米,高2.5米,核载60人。这艘船采取政府与社会共建,服务外包的方式,由当地村民伍冬林投资22万元建造,耒阳市交通局和上级政府部门补助8万元。

“校船”每周五下午放学时间统一送学生回家,每周日下午在对岸各个渡口接学生上学。

此外,当地还为“校船”建设了学生专用码头,配备了2名专职驾驶员、1名船舶管理员和1名签单发航员。同时,出台学生乘船交接制度,要求老师将学生送到船上再实行交接。船只已经通过当地交通、海事等部门验收。

“耒水在耒阳市境内有146公里,共33处码头,其中17处为学生上下学乘船点,超过800名学生需要摆渡上学,所以耒阳市计划投资300万元打造10艘这样的‘校船’,维修17处学生上下船码头,以确保学生上下学的安全。”耒阳市委副书记林喜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每艘船我们将给予两到三万元/年的燃油费补贴,同时免除安检、挂牌等费用,允许这些校船在接送学生之余开展合法的载客经营。”

15:30,搭载着43名学生的黄市“校船”起航。

罗检凤有些激动地左右张望,不时摸摸身后的救生圈,她开心地对记者说:“我第一次坐这么好的船,以前那些经常超载的破破烂烂的船真是没法比。”

随着张良洞、沈家湾、清水等码头的学生下船,“校船”在起航约半个小时后到了红泉码头,罗检凤和其他7名学生一起下了船。

罗检凤的家在红泉村四组,从码头走回家需要大约10多分钟,因为父亲在煤矿上班,母亲在黄市镇一家鞋厂工作,罗检凤只能先到渡口附近的奶奶家里,等晚上爸爸或妈妈回来了再回去。罗检凤到奶奶家,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起自己年仅两岁的妹妹。

做饭、照顾妹妹以及做作业是罗检凤每个周末的“必修课”。

“以前每次到家都快五点了,没想到今天这么快。”罗检凤做着作业的时候,似乎还沉浸在第一次坐“校船”的喜悦之中。

“有了‘校船’专门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我们家长也放心多了。”罗检凤的婶婶站在门口说。她的话也许代表了需要摆渡上下学的学生家长的心声。

黄市镇主管教育的党委委员李崇告诉记者,由于校船是投资建成,所以需要收费。

学生渡河主要是两个时间,一是每周五下午放学回家,二是每周日从家中返校。对学生的票价是每次1元,学生还可以购买月票或者季票甚至年票,会有优惠。

校船除了接送学生外,其他时段都是自主运营,黄市镇有蔡伦竹海和张良洞两大景点,有游客来往,另外本地居民也能就近渡河,这些都会进行收费。

没人统计过在这个地域广阔、河流众多的国家里每天有多少孩子需要涉水求学,2011年11月有媒体报道,在四川乐山市沐川县的几个村子的孩子,每天都坐着规定只能荷载两人的私家小渔船去学校读书,其中最多的一艘船竟然坐了9个孩子,如果”校船”必不可少,又该怎么来进行管理?

李崇谈了黄市镇的做法。

李崇:管护我们有专门的渡工,渡工要接受我们海事处的专门的培训,然后再上岗,我们还要发给证书,上面我们还贴一些醒目的标志。

记者:一共有多少个人来管护这个船?

李崇:现在除了一个老板还有两个员工,都是老船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