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存着最多古代龙桥的县是四川泸县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有修建以龙为造型和装饰的的“龙桥”的悠久历史。
该县的龙桥始建于宋而盛于明、清。仅明、清两代就曾建龙桥近300座,虽历经风雨沧桑,至今尚存龙桥170多座。
一个县域内有如此多的龙桥,艺术之精湛,保存之好,不仅在巴蜀地区,就是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堪称古桥建筑之一大奇观。
泸县龙桥均为石构,其形制有石板梁桥和石拱桥等。因其均以龙的形象为主要装饰,故称之为龙桥。
现存的170余座龙桥都各具特点,没有一座雷同。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龙脑桥即为其最具代表的佼佼者。
龙脑桥位于泸县福集镇北郊大田乡龙华村的九曲河上。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为石墩石梁式平板石桥,长54米,宽1.9米,高5.3米,15跨(含桥头堡各一跨在内),14墩,13孔。是一座集建筑造型与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
桥墩由四层灰沙岩石条垒砌而成,既未用榫卯衔接,也未用粘接物填缝,全靠各构件本身相互垒砌承工,在建筑技术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龙脑桥东西走向,东西两面各有3座桥墩,均无雕刻;
中部跨河水而的8座桥墩分别以巨石雕凿成吉祥神兽,计有四龙,二麒麟,一狮,一象。
四龙居中,狮象、麒麟分列两旁。外侧两头麒麟口含绶带,张口怒目,上下大牙相咬,凶猛威武。两只火焰纹腿匍匐墩上。牛蹄形脚,一只踏兵书,一只踏宝剑,雄姿勃勃,气势昂然。狮头张口含笑,脚踏绣球;四龙形象生动,各具形态,高踞群兽之中,脚踏祥云,凌然飞动。
中间第二个龙头的顶部,刻一“王”字,当为首者,意喻“群龙有首”。迎水流方向雄踞桥墩之上。
龙王带领神兽逆水而游,气宇轩昂,倒映水中,极为壮观。如遇河中水涨只淹没了桥板时,这些吉祥神兽韵态万千,龙脑昂首搏击而游。在流水中只显露出头和尾,恰似活生生地在河中逆水遨游,气势磅礴,可谓又是一大奇观。雕龙口含“宝珠”造型别致,完全镂空,“宝珠”重30公斤,可用手拨动。风起时,龙鼻发出响声;象鼻卷曲,长牙上伸,大耳下垂,神态自如。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雄狮、麒麟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九曲河中有一当地人称龙脑石的大石,又因为该桥主要雕刻是龙头,所以此桥就被称做了龙脑桥。
在桥墩之上设石梁十三道,每道由两块石梁拼合而成。每块石梁长约3.6米,宽约1米,厚约0.60米,重约六吨左右。石梁的石质甚佳,六百多年来的人行车马通过,桥面并无多少磨损,桥墩基础也无下沉情况,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工艺才能。
该桥工程浩大,布局奇特,雄伟壮观,雕刻精美,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系中国古代桥梁罕见之作,也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全国罕见的古梁桥板。
1996年10月,龙脑桥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