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大宗商品保税现货价格是“洋山价格”

2013年3月20日,中国国内第一个大宗商品领域的保税现货价格——“洋山价格”在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上海有色网主办的第八届铜铝峰会上隆重推出,首款产品 “洋山铜溢价”也同时亮相,将通过“洋山价格”专题网站、上海有色网手机客户端、彭博资讯(Bloomberg)、新华08、万得资讯(Wind)等国内外第三方权威数据平台同步发布。

作为全国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保税仓储的集聚地和集散地,上海一直试图借助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拓展,形成大宗商品的“洋山价格”。

“洋山价格”旨在利用保税区的“净价”环境,起到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作用,帮助中国大宗商品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提升话语权。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铜进口国,但全世界约70%的铜都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价为基准进行贸易的,因此伦敦自然就成为国际有色金属定价中心,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洋山价格”的推出,可以弥补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只能参照伦敦金属交易所价格而缺少国内保税现货参考价格的不足,为进口铜精矿的价格谈判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中国价格影响力有限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外税制差异、计价币种以及资源管制造成的半封闭市场。中国国内市场价格是含税的人民币计价的市场,与国际上普遍以美元计价的净价的价格体系不接轨,由于我国对于资源性商品的控制,导致国内市场成为只进不出的单边市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倒挂现象长期存在。”有关专家表示,期货保税价格的实施,不仅仅是解决企业的资金占用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参与国际定价。
“洋山价格”是继2011年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全流程走通、 2012年保税仓单质押功能首家试点之后,上海综合保税区为打造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集散平台而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介绍, “洋山价格”今后将逐步推出与保税市场有关的大宗商品价格信号。

“洋山铜溢价”作为首期产品推出,是基于铜在洋山无论是在进出口额、货物存储量、企业数量上都已经形成了相当的集聚度。至指数发布之前,洋山保税港区已成为铜等有色金属大宗商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产业政策高地,2012年通过上海综合保税区进口的电解铜就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国电解铜进口总量的1/3。因此,上海保税铜供需反映的不仅仅是整个上海对铜的供需,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铜的供需,其绝对的规模保证了“洋山铜溢价”的权威性。

据介绍,“洋山铜溢价”是指以待报关进口至上海的基准品牌精炼铜交易价格对伦敦期货交易所(LME)的溢价。其价格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话采集、交易撮合两种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负责价格信息的采集,再通过系统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

从宏观层面来看,“洋山价格”的推出能够帮助上海重现鹿特丹、伦敦模式,支持上海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从发展愿景来看,“洋山价格”有望在未来升级成为金融衍生品,实现从物流到贸易再到信息、金融的跨越式整合,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价格风向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