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亚洲石膏储量最多的区域是湖北应城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被称为“中国膏都”,其石膏以纤维度长而位居世界第一,储量居世界第二,

民间有首歌谣:“应城有三宝,汤池石膏灵芝草”。

此地石膏始发现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最初见于邑西北约15里地的团山庙河边。

相传,那时县河(即大富水)上游,洪水经常暴涨,冲崩河岸山脚,使石膏裸露被当地人发现,于是就开始了最早的开采

石膏开采见证应城的兴衰。伴随应城矿区的扩大,石膏逐渐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至民国六年(1917),矿区呈现出膏盐两业俱兴的景象。纤维石膏的年产量达6万吨,占当时全国石膏产量的90%以上,年产食盐1万余吨,行销武汉及鄂中10余县。

截止民国八年(1919年),矿区有洞商104家,开膏盐洞243对。1924—1934年的统计矿区膏盐矿业年平均产值为316万元,占湖北省矿业产值的16.5%,从业者不下10万人,形成了一条以采膏熬盐为主,兼带周边中小集镇,兴起商业繁荣发展的膏盐产业经济带,被称之为“小汉口”。

湖北省第一只股票在应城石膏行业产生。1933年7月1日印刷的“应城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编号为膏字第007896号。 股票背面写有:公司设本店于汉口,设支店于应城及武汉市硚口;公司营业种类为收售应城石膏、石膏粉及一切石膏用品;公司股份总额定为八万股,每股十元等等。

1938年10月,应城沦陷,日本侵略者大肆破坏应城膏盐资源。

1942年,日军下令烧毁盐棚100座,封闭洞井100余对,仅留1家采膏,8家制盐,膏盐矿业也濒临毁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应城矿区膏、盐生产陷于停顿状态,年产石膏仅0.95万吨。而全国只剩湖北应城、四川达县(今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等几家石膏生产矿山,全国石膏年产量仅1.6万吨。

1949年9月,应城组建成“应城膏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年产白膏5.4万吨的大型矿井。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第一座国营石膏矿井,1952年1月竣工投产。

1982年开始筹建第四分矿,设计年产石膏20万吨,是当时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石膏生产矿井

2003年,应城石膏矿资不抵债,下放应城管理。决定引入民营经济,为省石膏矿注入新鲜血液,后与广(州)商合资组建公司,年产高品质膏粉15万吨,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据湖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测定:应城市石膏洁白晶莹,质地优良,探明石膏储量5.1亿吨,其中二水硫酸钙含量大于95%的一级品纤维石膏1.17亿吨,占全国储量的50%以上,居亚洲之首

应城石膏不仅储量丰富,而系质地最优的纤维石膏,几乎占全国石膏产量的90%以上,名驰中外,应城现为全国最大的纤膏生产基地

随着国内建筑业的发展,石膏更为不可缺少的原料,如制造水泥、建筑房屋粉墙堆花、油漆调色、美术模型、食品等’,用途日渐广泛。

目前,应城的石膏板已是国内外重要的墙体材料,有纸面石膏板、装饰石膏板、纤维石膏板、石膏复合板以及石膏矿渣板、石膏刨花板等,石膏砌块作为墙体材料也在兴起,石膏制品已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房建材料。由于无毒和其他许多优点,被誉为绿色建材,有广阔的前景。

应城石膏国内行销九江、芜湖、南京、镇汀、上海、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梧州、琼州、北海、台北、高雄等口岸;国外行销国际,尤以日本、新加坡、印度、菲律宾等地最多。

日本内田泰司著《耐火材料之研究》一书载:“我国输入石膏,以中国湖北应城为最。”

石膏加工行业也如雨后春笋,产品有石膏制粉、膏雕、膏塑、粉笔等10多个门类、千余个品种。

因有着丰富的石膏资源和优久的粉笔制作历史,使应城成为全国闻名的粉笔生产销售第一市

膏塑是应城石膏产业上的一朵“奇葩”,它以玲珑剔透、神形兼备的艺术特色驰名中外。品种有观世音、罗汉、维纳斯女神、悟空借宝、圣母、少女、圣诞老人、圣诞树挂等4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荷兰等国。

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伍柏林用手中的刻刀,将一块块洁白透亮的天然石膏,雕镂成玉器般的系列工艺品,并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向全世界展示应城膏雕这—地标性“名片”。他所开发的系列膏雕工艺品销售到东南亚。

另外,精工磨制而成的石膏枕头,性清凉,有祛暑爽目之功能,高血压患者枕用效益尤显。也是传统出口产品。

2010年12月23日,一个总投资80亿元的项目——应城国家矿山公园风景区奠基开工。这是一个“大公园”概念。分膏矿景区、盐矿景区和温泉景区等三个景区,园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主要矿业遗迹面积20平方公里。

园区内拟建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地上、地下博物馆,三座水上游乐场所,四条旅游线路,五大景区,团山天池、古码头等30处景点。

应城国家矿山公园成为湖北省继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之后的第二座国家矿山公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