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市济南市2016年9月通过验收
2016年11月7日,水利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召开济南市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会,一致同意该市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
济南由此成为全国率先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的城市。
水利部专家组一行当天上午先后来到历阳湖、千佛山、趵突泉等地现场察看了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在下午召开的验收会上,验收委员会表示,济南市立足泉城特色,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对于北方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济南市要以此次验收为新的起点,继续围绕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水网建设,深入推进水生态空间保护、健康水循环系统维护、河湖生态保育、水生态文明制度与,不断巩固提升试点成效,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部同时组织召开了现场交流会,推广济南经验做法,要求全国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2020年前全面完成。
泉水是济南的魂,也是济南走向国际的一张名片,这些年来无论是创建海绵城市、实施五库连通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还是成立南部山区管委会等,都是围绕保泉这个中心。
通过验收后,济南将开始保泉工作的新起点,今后全市将会按照新要求、新目标建设好水生态文明城市。
因水而生,因泉而名,2012年10月,济南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首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济南始终秉承人水和谐的建设理念,以“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为主线,以将济南市建成“泉涌、河畅、水净、景美”的总体目标,先后实施了节水减排、水系连通、水源置换、截污治污、河道治理等工程500余项,累计完成投资309亿元,在近年来降水持续偏枯条件下保持了趵突泉等重点泉群的持续喷涌,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试点前(2012年)的42.6%增加到78.6%。
水生态试点市的建设让城市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并初步奠定了包括南部生态屏障区、城市泉水景观区、沿河湿地保育区、北部平原水网四大功能区的水生态保护格局,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水资源配置格局更趋完善,人饮安全、亲水景观建设进一步升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实现了预期目标指标,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泉城也缺水 水生态建设让居民更亲水
济南是享誉中外的泉城,但济南也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水资源总量17.4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只有11.5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90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7。
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和供水保泉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资源短缺也造成泉群喷涌时断时续,停喷时间分别长达926天和548天。同时,特殊的地形特点,也形成了城区河道“丰水期行洪、枯水期排污”的济南“特色”,济南市民盼着泉水能持续有力喷涌,水生态环境能更好一些。
“现在感觉赏水景更方便了,出门走不远就能看到。”生活在济南多年的市民王女士说,尤其是城区河道也变干净了。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其中标准之一就是在城区步行一刻钟,就能赏水景,打造水清、湖净、河畅、景美的宜居环境,实现泉群常年喷涌,彰显“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泉水景观特色。如今的济南城,水生态环境优美宜人,人、水、城十分和谐。
山区与平原兼顾 修复与保护并举
南部山区是泉水的重要涵养区,是泉水的源头和“命脉”,保护这里的生态尤为重要。为此,济南市水生态建设办公室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项目为重点,实施了大佛峪、土屋峪等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对“大水缸”卧虎山水库进行增容扩容改造,建成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2600处,雨洪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自如。
发源于南山的玉符河也变了“容颜”。经过打造的玉符河已成为一条景观河道,市民可沿河道两岸,从南山骑行到黄河,给市民增添了一处游玩的好去处。除了玉符河,还有锦阳川、锦云川等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后具有防洪补源、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等功能。
城区的水系打造也不甘示弱。济南城区的河在冬季容易变枯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济南市实施引水补源、景观改造等,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的空间,建设4座提升泵站和21公里引水管线,引用大明湖弃水和锦绣川水库水,向历阳河、玉绣河、兴济河引水补源,既实现了泉水先观后用,又补充了地下水源,改善了河道及沿河区域的生态环境。
编织现代水网 实现五水统筹
以前,南部山区的“大水缸”往往靠天喝水,一旦遇到干旱,雨水补充不足,便无水可用。
如今,它们不再仅仅依靠雨水这种单一水源,调水补源工程让黄河水、长江水都可赶来相聚。目前田山灌区与济平干渠连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玉符河卧虎山调水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龙泉湖五库连通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于今年年初发挥效益,基本形成了“六横连八纵、一环绕泉城”的全市骨干水网构架。
玉符河卧虎山水库调水工程通过济平干渠调引长江水、黄河水到卧虎山水库,提高了卧虎山水库供水保障能力,为城市生活、玉符河回灌补源、城市生态景观等提供水源。“五库连通”工程将引到卧虎山水库的黄河水、长江水、水库水向南郊水厂、分水岭水厂供水,黄河水、长江水也将通过调配进入其他四座水库,并沿着水库向兴济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四条河进行生态补水,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南部山区水库水在市区常年流淌。
北店子至中心城区输水工程竣工后能够保持玉符河、腊山分洪道、腊山河、兴济河、小清河常年流水,维持河流生物多样性,形成环西客站生态水系。为“解救”更多地下水,东联供水工程连通黄河水、泉水、地表水,向黄台电厂、炼油厂等重点企业提供原水,置换地下水供市区生活用水及保泉需要,日均置换地下水9万立方米。
依法治水管水 严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了保护地下水源,济南市建设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修订了《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2013年5月1日颁布实施。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控用水,超计划取水将累进加价缴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直接从地表或者地下取水的,应当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明确划定并禁止设置排污口等。
为保护湿地,济南市制定了《济南市湿地保护条例》,将湿地真正纳入保护。同时严控地下水开采,保障地下水采补平衡。从严审批管网外取用地下水,对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不予批准。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禁止新建自备水源,对市内各区自备井取用水单位,实施保泉限采控采措施,对原有自备水源逐步关闭。
试点期间,全市用水总量逐年下降,2013年用水总量16.61亿立方米,2014年16.13亿立方米,2015年15.22亿立方米(不包含再生水回用量),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在山东省政府对全省各设区市2014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济南市考核总评得分达到95.6分,均取得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