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家书博物馆是2016年开馆的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
国内首个家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于2016年10月26日正式亮相,同步推出“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
此此“尺翰之美”展览中既有名人家书,也有颇具代表性的平民家书。每周一、三、五下午,人大家书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开馆之际,人大家书博物馆带着1000封珍贵家书与观众见面,举办了“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
作为该馆镇馆之宝,陈独秀、梁启超等致胡适信札在常设展览“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中首次公开展出。
揭牌仪式上,著名文史学者、北京信札收藏家方继孝,江西地方文献收藏家章树林,安徽地方文献收藏家朱英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吉林市抢救家书小组组长马友联等分别向家书博物馆捐赠了一批家书、日记、晚清民国尺牍读本等。
“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是抢救民间家书工程2005年启动以来的最新成果展示,展品均为海内外人士无偿捐赠。所选家书均为手写件,其中最早的写于明末,最晚的写于2011年,共展示家书实物200组(件)1000封,相关老照片500帧,分为古代家书文化纵览、明清家书、民国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以来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留住家书九个单元。
陈独秀、梁启超致胡适等信札曾亮相2009年拍场,后由人大校友出资550万元人民币,通过国家文物局行使优先购买权,交付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正式收藏。这批信札内容反映了《新青年》同仁关于办刊方针的分歧与矛盾,从侧面反映了陈独秀从民主主义的文化救亡转向共产主义的政治救亡的思想轨迹,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属于国家珍贵文物。
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博物馆馆长贺耀敏教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在北京市文物局备案,现收藏家书5万余封,主持全国性抢救民间家书项目,下设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以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弘扬传统家书文化遗产为己任,致力于建设中国家书档案资料中心和家书、家训、家风文化传承基地。
家书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这些家书进行分析会发现,家书内容是对各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就是在讲述各个时期的中国故事。明清两代不乏表露心迹记载史事之作,史料价值较高。
民国时期,作为社会变迁的见证,家书凝结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情感。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家书的时代色彩变得浓重,往往谈及当时的政治形势,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统购统销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家书,在留下那些政治运动及历史事件印迹的同时,也透露出人性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丁表示,现代人的生活忙忙碌碌,大家已经没有时间静下来享受一点慢生活了。其实很多情感可以在书信里充分表达出来。
而且家书是一种实体,有信封、信纸还有邮票,再配上隽美的手书,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
张丁认为,只要有邮政事业,家书就不会消亡。未来家书可能会成为一种时尚,因为写书信的人少了,你再写信就是一种很时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