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版本的汉文《心经》刻于北京云居寺
2016年9月消息,北京古寺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日前宣布发现了由唐代三藏法师玄奘翻译成汉文的现存最早版本的《般若心经》。
据称《心经》刻于石碑,被保存在该寺的石室。碑文镌刻于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专家从题字等认定其为玄奘翻译,且为现存最早的版本。
《般若心经》是大乘佛教的教典之一,记载的经文言简义丰、博大精深。原文为梵文,但拥有诸多汉文译本,其中流传最为广泛的译本出自玄奘之手。
同时,此前备受争议的关于玄奘是否翻译了汉文本《心经》的问题也真相大白:玄奘确定无疑地翻译了《心经》,而且是奉唐太宗诏命翻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般若心经》,通称《心经》,在中国乃至东亚的历史文化中,特别是在精神思想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
《房山石经》位于北京房山区云居寺的石经山。 由于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先后两次灭佛,为了因应佛法毁灭后,能使佛经流通于世,幽州(今北京地区)沙门静琬(智苑)继承其师慧思遗愿,与其弟子玄导等在荒僻的石经山开创了刊刻石经的事业。
房山石经刊刻始于隋大业年间,当时得到隋炀帝皇后萧氏及其弟萧瑀的赞助,《房山石经》刻石事业历经历唐、辽、金,至于明朝末年。
有关玄奘翻译《心经》的最早记录保存在《大唐内典录》中,该书于玄奘圆寂的麟德元年(664年)完成,其中的《心经》记录最具权威。《大唐内典录》的相关记录共有两处,一处明确记载是“玄奘奉诏译”,另一处未明确标出译者,被误认为失译,因而后来国际学术界对于玄奘是否翻译过《心经》一直存在争论。
经过房山云居寺与石经文化研究中心多年研究,这个争论终于有了答案。
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目前有三大证据可以证明玄奘翻译过《心经》:
首先,房山石经中的《心经》镌刻于唐高宗显庆六年(661年),比完成于664年的《大唐内典录》早了三年,由此证明房山石经中的《心经》刊刻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该版本镌刻时玄奘尚在世,三年以后才圆寂。石经中明确题署:“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而且造经功德主来自邻近首都长安的栎阳县,距离玄奘当时生活、工作的大慈恩寺不远。
其次,房山石经中还有八年以后——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镌刻的《心经》,同样题署着“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此外,西安碑林收藏的咸亨三年(672年)弘福寺沙门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后面的《心经》,题署也是“玄奘奉诏译”。由此可见,玄奘确定无疑地翻译了《心经》,而且是奉唐太宗的诏命翻译的。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日后更深入的研究房山石经提供详实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