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中国城市友好交往指数”省级排名居第一的是四川省

2016年3月1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专题报告(1973-2015)——开放的城市 共赢的未来》研讨暨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徐匡迪,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以及各地友协代表等出席了发布会。

据悉,两本专著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中心邀请国际关系专家学者组成研究项目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合作,经过23个月的集中攻关撰写而成。

其中,《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通过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系统探讨、分析了城市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城市竞争力专题报告(1973-2015)——开放的城市 共赢的未来》首创“中国城市友好交往度指数”,对我国友好城市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四川、天津、上海列“中国城市友好交往度省级排名”前三位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负责协调管理中国国际友城工作。自1973年,中国天津与日本神户建立中国第一对友好城市以来,至2016年3月,我国已与世界上133个国家建立了2258对友好城市(省州)关系,是世界上拥有正式友好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表示,十三五规划已全面启动,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友好城市工作大有可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继续推动城市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引导和帮助各地加大友城交流力度,为中国城市与各国城市分享发展经验、开展务实合作架桥铺路,推动各地破解发展难题、挖掘自身潜力,推动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于1954年,是中国从事民间外交事业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旨在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经走过整整60周年的历程。

1992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成立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统一协调管理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工作。

2012年,为加强理论研究,深化国际友好城市的务实合作,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中心”。从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和支持下,我国天津与日本神户建立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

40多年来,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

为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中心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研究中心,于2014年5月正式成立联合研究课题组,就我国友好城市发展40多年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梳理,首次创立“城市友好交往度指数”(City Friendship Interaction Index, CFI Index),形成了一个客观、科学评价城市友好交往的理论框架。

在全国城市外交研究领域专家、全国各地方友协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个月的紧张工作——分析研究、问卷调查、数据核查、指数建立、座谈研讨、报告编写,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5卷的专题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专题报告(1973~2015)——开放的城市共赢的未来》顺利完成编写工作。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