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发明立体月球仪教具的是刘明晶
中国第一个注有1089个地标的立体月球仪由刘明晶发明。
刘明晶是中国辽宁省辽阳市的退休物理老师,今年(2012年)已经75岁。15年前,物理老师刘明晶从辽阳市一所中学退休,他从教40年,非常喜欢引导学生学习天文知识。退休后,他想到尽管不少天文现象可以得到诠释,但没有简单易懂的天文教具可以借鉴,学生无法领会兴趣下降,便决心潜心研制。
几年后,刘明晶发明的一台能演示天体变化的天球仪问世,上面列出88个星座的具体位置,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分辨学习。后来,他在此基础上增加轴杆,这样便可以定位星座的纬度,并凭此获得了首个国家专利。
刘明晶从此增添了不少信心,接连又发明出7项天文教具,获得2项国家专利。其中,太阳系行星运行仪采用全自动装置制成,按下电钮后,能够演示行星围绕太阳的周期和轨迹做各自的公转和自转运动。
在一座直径33厘米、59厘米高的立体月球仪上,详尽标明“丰富海”“哥白尼坑”等1089个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认的地标,这个获得国家专利的发明在国内属于首创,也是刘明晶最引以自豪的教具。
“以往在教学时,只能引用美国出版的平面图解,不好领会而且没有直译,这台立体月球仪按真实比例尺标出英汉名称,学生转动月球仪即可观测到72个区域的实貌,比较容易接受。”刘明晶说,为能保证名称和经纬度准确,他甚至用5年时间专程到北京等地请教权威专家和查阅资料。
制作这台立体月球仪耗费了刘明晶一年时间,“简单来说,月球表面是由凸凹不平的各种地形组成,叫“海”的部分实际上是月面阴影,还有大小不一的环形山和月陆,这就需要用颜色、高度和形态区分,我就用胶体一点点粘连,力求做到最大限度的还原。”刘明晶说。
刘明晶每次都会跟学生提起的是月球仪上以三个中国人命名的撞击坑,分别为蔡伦、毕昇和新中国首任天文台台长张钰哲,“这都是咱中国人的骄傲,更加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天文知识的热情。”在他用6年时间发明的立体月球仪上,详尽列出1089个地标,这在国内也属首创。
刘明晶说,他前不久参加了一次全国性教学仪器展示会,他发明的立体月球仪等天文教具得到行业专家的高度赞誉,还获得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荣誉证书,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正打算应用推广。
“尽管国外公司有收购这些专利的意向,但我是不会卖的,我要把这些发明留给祖国的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喜爱科学探索,长大以后能报效祖国,这也是我发明天文教具的最终目的。”刘明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