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首部大型民族舞剧成功之作是《宝莲灯》

该系列: 舞剧宝莲灯 共 2 篇, 此篇为第 [part not set]

中国民族舞剧《宝莲灯》首演于1957年,是中国当代第一部有着典型意义的大型民族舞剧

《宝莲灯》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对于中国舞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开拓意义,在国内外舞坛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1959年被拍摄成彩色艺术影片后受到广泛好评。

新中国成立,各门类艺术蓬勃发展,在艺术“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指引下,以优美的舞蹈塑造“国家形象”的创作环境下,学演外国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已不能满足国家外交任务的需要和舞蹈工作者的热情。

1955年,北京舞蹈学校开办首届编导训练班,在毕业实习作品的创作中,李仲林构思了以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为蓝本的舞剧《宝莲灯》,并邀请同学黄伯寿合作创作编导。

“构思”受到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实验歌剧院的重视,不久,剧院舞剧团派了最优秀的演员参与创作排练。

赵青被选为三圣母的扮演者。1957年,在苏联专家查普林、京剧艺术大师李少春等名师名家的指导下,首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搬上新中国的舞台,这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西方芭蕾舞剧艺术结合的首部力作

首先,舞剧《宝莲灯》借鉴了西方芭蕾舞剧的创作结构和创作理念,汲取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编者精炼了传统剧目中过于繁复的剧情,设计出适合于展开矛盾冲突的戏剧结构形式,即为:“定情下凡、沉香百日、深山练武、父子相会、斗龙得斧、劈山救母”六场戏,使舞剧框架更为严谨,更符合舞剧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

其次,舞剧从传统戏曲艺术中得到丰富的营养,提炼出适合于人物性格的舞蹈动作语言。剧中紧扣爱情的主线,巧妙地运用戏曲舞蹈的形式、身法技艺和舞蹈的创作手段,塑造出“沉香”英武豪迈精神气质和三圣母追求美好爱情、追求自由的鲜活形象。三圣母的长袖、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二郎神及吠天犬的身法技艺,均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造,并很好地为剧情服务的。

第三,舞剧集合了中国民间舞蹈、戏曲表演舞蹈和西方芭蕾舞剧的编创手法和创作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场“沉香百日”庆典的舞段上,运用了浓郁的汉族民间舞蹈“手绢舞”、“霸王鞭”、“扇子舞”、“大头娃娃舞”(假面)等素材,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交代情节发展,营造喜庆的舞剧戏剧氛围,这种艺术手法对强化舞剧的民族风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系列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