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人列为五味之首的是咸味
中国美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调味,色和香都要靠调味来实现。因此我们常常将自己喜爱的食物称为“美味”,老北京人把吃到美食称为“得味”,说明了调味的重要性。
在烹饪中需要合理地使用调料。同样的食材和调料,不同的人能做出不同的味道,而且可能相差很远,这就是调味的艺术。只有掌握好调味,才能创造出美食。
最初的调料只有盐和梅两种,因此只能调咸和酸两种口味。
被中国人列为五味之首的是咸味,因其在五味中是领军的作用,是五味中最单纯、最重要的一味。清人章穆在《调疾饮食辨》中说:“酸甘苦可有可无,咸则日用所不可缺;酸甘辛苦各自成味,咸则能滋五味。酸甘辛苦暂时俱佳,多食则厌,久食则病;病而不辍,其实则夭。咸则终身食之不厌,不病。”
菜肴的烹制离不开盐,因为盐具有提味、解腻、去腥膻的作用,如果不放盐,原料的鲜香之味就不能被充分激发出来。
其他味道要增加适口感,也同样离不开盐,厨师甚至在做甜味点心时都要加一点盐提味,故有“好厨一把盐”的说法。
中国最早的酸味调料是梅,后来在发明酿酒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酸味调料——食醋,这是现在主要的酸味调料。酸可以去腥解腻,将油脂化为醇,因此在吃了太多油腻食物时,上一道酸味菜肴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酸还可以增加胃液的酸度,刺激食欲,利于消化。醋的种类很多,酸味不同,用法也不同。
中国最早的甜味调料是饴糖,也就是麦芽糖,现在则多用蔗糖,或者蜂蜜、饴糖、糖精、木糖醇、安赛蜜等。
甜味在五味中具有缓和的作用,当其他几味太过的时候,都可以用甜味缓和一下。比如说当其过咸的时候,加一些糖就不会咸了。
在烹制鱼类和肉类食品的时候,糖具有除臭、解腥和提鲜的作用。在烹制其他味菜肴的时候,糖可以用来上糖色或增加汤汁的粘稠度及风味感,但不能放太多,以免影响主味。
辛味是最具刺激性的一味,当前非常流行的川菜就是以辛味为主的。现在我们所说的辛味主要指辣味,但在古代,辛味则是指葱、姜、蒜、花椒、桂皮、韭菜、芥子等蔬菜的味道。
当然,古代的香辛料在现代也同样适用。辛辣的食物可以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很适合食欲不振的人食用。
此外,辛味还可以消除体内的气滞和血滞等症状,因此很适合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的人食用。在烹制菜肴的时候,加入辛味调料可以去腥除臭,解腻增香,但不能过于追求辣的刺激,否则就辣而不香了。
在五味之中,苦味是用得最少的,也很少单独使用,但却是不可或缺的。苦味主要是食物中含有的生物碱、萜类等有机物产生的,陈皮、丁香、杏仁等都属于带有苦味的调料。
很少有人喜欢苦味菜肴,但适当选用却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在炖肉的时候加入适量的苦味调料,不但可以解除腥膻,而且还可以激发肉香。
苦味一定要与其他味相互融合,这样既可以增加菜肴口味的丰厚感,又不会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苦味调料不宜多放,因为人的味蕾对苦味非常敏感,只有少放才不会被尝出来。
其实,最能够刺激人食欲的味道并不是五味中的任何一种,而是未列入五味的鲜味。鲜味本身并不特殊,大多数食物都有鲜味,只是它非常容易被其他味掩盖,因此要烹制出鲜味十足的菜肴并不容易。
由鲜味本身的特点可知,一般的烹饪方法是很难保留住鲜味的,最容易获得鲜味的方法是熬汤。将鸡、鱼、排骨等原料放入锅中,加水煮开,在煮的过程中清除其腥膻等异味,然后稍加点盐,食物的鲜味就全都出来了。
如果有蔬菜,则以新鲜的蔬菜为佳。
味精也是鲜味调料,有增鲜的作用,但因其是人工合成的,所以在口感上就大打折扣了。通常情况下,高明的厨师是不会用味精来提鲜的。
现代生活中,调料的种类十分丰富,可以调出的口味不计其数,人们可以根据喜好调出适合自己的口味。现在的调味一般都是复合味,比如说酸甜、咸辣等,但其基本味还是我们常说的五味,也就是酸、甜、苦、辣、咸。任何复合味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味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而成的,当复合比例发生改变时,复合之后的口味也会随之改变。
调味有许多许究与门道。既要照顾食材的特点,还要能做出特定的菜肴,此外,除了口感好外,要做到五味的合理搭配,才有益于人体健康,还要根据不同的人的体质、身体状况调整五味,哪一种味过重都是不适宜的。
总之,调味是一门艺术,这需要爱好者们不断学习、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