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是女药学家屠呦呦

中国首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是女药学家屠呦呦

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委员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分享该奖项。

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籍科学家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是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在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词

寄生虫病千百年来始终困扰着人类,并一直是全球重大医疗健康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其严重。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

Chinese-hebal-medicine-female-scientist-TU-Youyou-wins-Nobel-Prize-for-medicine-2015(图:诺贝尔委员会在宣布颁奖时展示的屠教授研究成果幻灯片)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

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20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获奖感言

2015年10月6日,屠呦呦教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发表了获奖感言:“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个衍生物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是一种认可。我很高兴,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的骄傲。”

她还回答了获奖对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意义的提问。屠教授说:“说明我们古代确实有宝贵财富。毛主席提出,中医药是个宝库。我觉得是个伟大宝库,因为我们的中医药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并不是捡来就可以用,我大概做了200多个中药,提取方法加起来380多种,全没成功。所以我开始这个部分时叫191号,因为是做了191次实验后才发现这个是一个有效的部位。”

屠呦呦赴瑞典演讲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下午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演讲时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藏,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藏中发掘出来的。没有大家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青蒿素献给世界。”

卡罗琳医学院大门口当天飘扬着中国、日本、美国和瑞典国旗。早在讲座开始前两小时,就已排起了入场长队,千人礼堂座无虚席,所有人都期盼着聆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讲座。

身着宝蓝色套裙的屠呦呦和另两位该奖得主大村智及威廉-坎贝尔缓缓步入礼堂,一同就座。在大村智和坎贝尔分别演讲后,屠呦呦用中文开始了主题演讲《青蒿素——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一回顾起研究历程,屠呦呦便精神矍铄。她嗓音洪亮地带着大家进入到艰苦奋斗的科研年代和青蒿素的“神奇世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的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努力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屠呦呦身后的大屏上展示了许多老照片:中国古籍、实验用品、研究报告文献等照片都再现了中国科研团队在传统中医中寻找到宝藏,再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最终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过程。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历程,我深深地感到,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两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都能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她还说:“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掘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医药学研究者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在主题演讲中,她多次强调科研成果是各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大家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青蒿素献给世界。”屠呦呦最后还与听众们分享了唐诗《登鹳雀楼》,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深埋在传统中医中的宝藏。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前秘书长扬·林斯滕对新华社记者说:“中文完全不影响我切身感受屠呦呦的故事,演讲的配图和解释通俗易懂,她缜密结合了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物学。我认为,中草药在未来新药发掘领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非常值得深入挖掘。”

瑞典丹德吕德医院康复诊所所长比吉塔-里格勒十分赞赏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们坚持不懈的长期奋斗精神,她很确信未来的药物会来自大自然。“化学工业可能会更快地研发出新药,但基于自然的治疗药物将会更加持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