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重力测量基准建立于1957年

重力学是研究重力的理论、特征、测量方法及其在大地测量、地球内部探测、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灾害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的重力测量开展很晚。1930年,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测量了200多个重力点。

1952年,在苏联专家布朗热协助下建立了精度很高的重力基线以及一等重力测量。

1954—1956年,在张善言的带领下按原计划用摆仪开展了全国重力基本点和一、二等点的测量工作。先后测定了北京、青岛、南京、哈尔滨、武汉等点及若干一、二等点,其中南京、北京2点为基本点。

在此期间,共测重力点100多个,这些点上的经纬度和高程大部由Wild 73经纬仪和水准仪测得。

当时,美国人乌拉(Woollad)用沃登(Worden)重力仪将青岛与国际重力网进行联测,由此,青岛重力点成为重力测量起算点,中国在此期间测量的相对重力值皆以青岛为起算,使测量结果与国际系统相联系。当时青岛是唯一与国际网联测过的点

1956年上半年,由国家测绘总局负责,前苏联布郎什和方俊等参与下,开展由103个重力基准点和一等点组成的测量工作,建立了中国最早的重力基准网和一等重力网

该工作由前苏联航空重力队于1956—1957年完成,采用9—12台CH—3重力仪观测,其精度为0.15mgal。

该网的建立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重力测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该网一直沿用到1985年新的基准网建成。

1957年,建立了国家重力测量基准。这是中国第一个重力测量基准

1965年下半年起,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了珠穆朗玛峰附近地区的重力测量任务和重力点的坐标、高程测定任务。

1966年随登山队从北京出发,在登山队员协助下用2台重力仪测得了距珠穆朗玛峰最近的海拔最高的重力点,其高程为6565m,并在其北侧和西侧测有几十个重力点,在海拔5400m附近的西绒布冰川还建立了1条重力剖面,由此结果,在中国第一次计算了冰川深度

1968年,该所张赤军等再次进藏和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用沃登(Worden)重力仪在珠穆朗玛附近前后2次共测量重力点共200个。

这些重力点为以后测量珠穆朗玛峰准确高程起到重要作用。

1981年,中国首次利用高精度重力仪LCR—G进行高精度相对重力联测,并进行成都—拉萨及沿中国纬度30度重力剖面的联测,其中成都—拉萨重力联测连续进行了10年,有效并精确地确定了拉萨(青藏高原)的隆起速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