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亚洲首获科幻小说“雨果奖”的是大陆作家刘慈欣的《三体》
北京时间2015年8月23日下午1时许,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在世界科幻界,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和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设立的星云奖,是被公认为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雨果奖被视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英文版《三体》(英文译名:“Three-body problem”》2014年在美国出版后,先后获得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坎贝尔奖、普罗米修斯奖5个国际幻想文学奖项提名。
《三体1》英文版从2015年雨果奖开评起,就被视为三部夺冠热门之一。在当天共五轮的淘汰制最终投票中,《三体1》比第二名《Goblin Emperor》多出200票,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的译者、美籍华裔刘宇昆代表刘慈欣参加了本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并上台领奖,在现场宣读了刘慈欣事前写好的获奖感言:“我读过许多雨果奖得主的作品,有些有中文版,有的则不得不去阅读原著。雨果奖是科幻界的一座灯塔,但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个奖。”
刘慈欣还提到《三体》里的情节:处于“三体”威胁下之后,所有的人都联合了起来,国家、民族、阶级……所有的差异和区隔都被消除,人类联合为一体。他希望《三体》英文版的获奖,会是科幻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一个见证。
被剔除后,《三体》替补入围雨果奖
2015年的雨果奖评选由于“小狗门”备受关注。美国右翼科幻作家团体认为自己受到了“雨果奖”的歧视,于是发起运动,提名他们所喜欢的作品和人物,并让粉丝们积极投票提名这些作品入围“雨果奖”。他们组织了“悲伤小狗”和“疯狂小狗”两个团体,在推特上造势宣传,在政治上割裂科幻作品和读者群体,对提名奖进行疯狂刷票,导致众多优秀作品无故落选。
在提名过程中,《三体》也受到冲击,最终无缘提名。然而美国作家马尔科-克劳斯表示已经无法忍受美国右翼的行为,主动撤回了自己的候选作品——《分离线》,将提名名额让给了《三体》。
马尔科-克劳斯在退出评选后在推特上发文称:“说实话,我真想不出有哪部比《三体》更让我想在候选名单上看到的作品了。祝作者刘慈欣和译者刘宇昆好运!”
刘慈欣得知后,在水木社区发文表示:“很敬佩Marko Kloos 的高风高节,放到俺这俗人身上不知能不能做到。与被提名的兴奋相比,更为雨果奖受到puppy们的损害而悲伤。这真的不是矫情,如果雨果奖由此失去了公信力,TBP(Three-body problem,《三体》的英文书名)就是得了奖,也只能以平常心看待吧。”
刘慈欣简介
刘慈欣,1963年6月生于山西阳泉(山西省阳泉市),1988年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当时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现在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水电工程系,后于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
刘慈欣长期关注科幻并尝试写作,他的风格多次变换,直到1990年代中期才逐渐定型,并开始赢得读者的喝彩。199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短篇小说《鲸歌》,同年首次以短篇《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00年《流浪地球》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目前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科幻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代表作有《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地球往事”系列,包括《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三部曲等7部长篇小说;及《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34篇中短篇小说。
《三体》世界中,刘慈欣虚构了一群外星人,在他们生活的世界,有3颗太阳,没有人知道下一秒是春、夏、秋或冬——那是来自数学家庞加莱的一个结论:三体问题不可解。那是个灾难毫无征兆的世界,有一天,居民们终于醒悟,他们决定移民,目标是地球……
刘慈欣人称“大刘”,圆脸平头,戴着眼镜,看上去就是标准的国企技术人员,但他却在一个小城,用业余时间写出了被视为国内科幻小说标杆的《三体》三部曲。《三体》三部曲的中文单行本,均是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
“《三体》是我最好的作品,但也有一些遗憾希望能够修改,但是已经出版,无法改变了。”刘慈欣在颁奖当天的下午接受采访时坦言,他对此次雨果奖评选也有遗憾:“此次雨果奖有受到干扰,导致一些优秀的作品没能入围。”虽然拿了奖,不过在刘慈欣看来,“中国科幻在世界上的真正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我们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很不成熟。”
“对未来的好奇和想象、对宇宙的敬畏之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原心理。只不过有些人的好奇被漫长的生活磨掉了,而我一直保留了下来。”虽然已50多岁,刘慈欣的好奇心不曾消减,“我读四五年级时就开始看科幻小说,那时候最喜欢的科幻作家是儒勒-凡尔纳,印象最深的作品是《地心游记》和《海底两万里》,繁体竖排的书,阅读起来很艰难,但不能阻挡我对科幻文学的向往与喜欢。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大量的科幻文学进入中国,我便进入了一段疯狂阅读期。”在刘慈欣的记忆里,那些快乐的科幻文学阅读时光,让自己琐碎无聊的生活有了超越的意义,“我也是从上学到上班,过着为生计奔忙的日子,没有谁赋予我特殊的能力。可在生活之外,我会关注地球之外的事情,关注科学最前沿的发展。”
“人类的未来有无数种可能,科幻文学的任务便是把作家所想象到的可能性都排列出来,选择具有文学性、美感和想象力的素材写成小说,到底哪一种能实现,谁都无法精确预言。”刘慈欣直言,自己的“三体宇宙”是糟糕和黑暗的世界,因为这种写法对作家来说更有矛盾冲突,能更好搭建情节和故事平台。而在他的心灵深处,深藏着一个天堂一般的未来世界:“我更期待的未来世界不是死水一滩的乌托邦,而是人类永远有开拓的空间,永远有挑战和提升自我可能性的空间。”
除了在小说中突破人类的极限,拥抱未知世界,刘慈欣也渴望看到人类在航天领域更多的进步,“太空探索的意义不能只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衡量,它将带来新的发现和文明。”
刘慈欣介绍,现在每天早晨他会进行10公里的晨跑,这已经变成了他的一种强迫症。“新的创作计划,心里已有很多选项,具体还不确定,不过题材肯定会与《三体》有所区别。”刘慈欣说。
美国科幻偏离“硬科幻”道路,或对评奖有影响
有评论认为,美国的科幻小说越来越偏离“硬科幻”的道路,反而有很多反对科技的主题,对此刘慈欣认为:“这可能算是科幻作品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原因可能是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包括现代文学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目前科技发展和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而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小说一般被科幻读者称为“硬科幻”,即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与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软科幻”有所区分。但因为《三体》同美国主流科幻文学的风格还是有所区别,所以能获美国“雨果奖”更属不易。
刘慈欣表示将来自己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但目前为止还会坚持自己现在的科幻创作理念,即写作这种技术型的“硬科幻”。
《三体》电影可能会限制科幻迷的想象力
至2015年8月,电影《三体》已经杀青,进入后期制作的阶段,预计2016年就能上映。
对于影像会不会限制读者想象力的问题,例如《三体》中没有对三体人有形象方面的描述,但电影中却一定要呈现三体人的形象。刘慈欣则认为影像的作用有相反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幻小说所描述的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东西,人们都没有见过,它们只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把它们图像化之后就能把作者的想象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展示给读者;而另一方面对于阅读较多科幻小说、对于科幻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把科幻小说中的想象用图像固定下来可能会对他们开放式的想象产生限制。
刘慈欣:正在写新长篇
2015年,由国内科幻作家代表之一刘慈欣领衔的本土科幻连续出版物《虫》宣告诞生,第一季《虫子的世界》和第二季《2.5次世界大战》同步面向全国发行。《虫》MOOK将全系收录近三十年来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的大部分获奖作家力作,其中包括科幻名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吴岩、夏笳、刘维佳、索何夫、燕垒生等人。
最早发行的《虫子的世界》和《2.5次世界大战》是多位科幻作家的短篇小说结集,不过遗憾的是并无刘慈欣的新作。刘慈欣告诉记者他正专心于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但保持创作的灵感很难,同时在新作的创作中也会遇到困难。
作家董江波在媒体文章中写到《虫》这个命名的内涵联想时表示:“假设宇宙间存在着类似三体文明那样的生命形式,那么在他们眼中,文明等级相对较低的人类是否就像人类眼中的虫子一样呢?”
将人类当作虫子,很显然是以更高文明的外星人为中心来看待整个宇宙的结果。刘慈欣表示:“以外星人为中心”的写法在以往的科幻小说中也有,不过他更倾向于以人类的视角来写作,但会尽可能地跳出人类中心论的限制,试图以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宇宙。
中国何时能走出“科幻中世纪”?
《虫》MOOK的序言中,科幻作家罗金海说到“科幻中世纪”在中国持续了很长的时间,而刘慈欣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曾经一段时间对于科幻作品的误解造成的,所以科幻作品的写作和阅读在中国的起步较晚。
而在类型文学风生水起、纯文学却越来越小众的时代,科幻小说是否能够抓住机会,尽早走出“中世纪”呢?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总体印象上,奇幻作品的读者似乎要多于科幻作品的,刘慈欣认为这可能是人们印象中会觉得阅读科幻小说需要一定的门槛,而读奇幻小说则不需要。或许电影《三体》的上映能为科幻小说带来更多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