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拥有专利的蟾蜍壳采集器在浙江研制成功
2002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了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所长蒋张林申报的蟾蜍壳采集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为我国人工养殖蟾蜍的采集蟾蜍壳领域填补了空白。
蒋张林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蟾蜍壳采集器,占地小、用料少、成本低、省工、省力。先进之处是不用人工守候取蟾蜍壳,不用药物刺激,且蟾蜍壳完整率达到95%,不污染环境,不危害操作者,不伤害蟾蜍,能使蟾蜍一年中连续脱蟾壳数十次,还可根据蟾蜍生理规律进行工厂化脱壳,也可使成批蟾蜍脱壳时间调节成一致性。
脱壳后的蟾蜍仍可放回大自然,丝毫不伤蟾蜍,具有保护野生动物,又采到了优质蟾壳的效果,解决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
蟾蜍壳即蟾蜍体表老化后脱下的一层角质层表皮,又叫蟾衣、蟾蜕、蟾壳,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
自古以来蟾蜍自身有规律性脱壳,但很少有人得到它,原因是蟾蜍于晚间脱壳,并且是一边脱壳又一边吃壳,不留痕迹。
所以,除非人们花工夫于晚上守候才可从其口中扯出蟾壳,才可以得到完整蟾衣。民间有不少地方老中医都是这样采集蟾壳来治病。
近几年,国内一些医院用蟾衣治病取得了长足进展,浙江上虞医院(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海宁市二院等立项进行治病攻关,海宁市中医院还向省级申报课题,用蟾壳治癌症。
随着社会上对蟾蜍壳需求量的增大,蒋张林发明的蟾蜍壳采集器专利大有用武之地,在专利申请通过后,已有数个单位有意向引进这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