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电波研究所和首个短波电台都建于抗战时的重庆

在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无线电研究所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进行了电离层观测与研究。

为了战时通讯的需要,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冯简(冯君策)在重庆小龙坎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波研究所——交通部电波研究所,在经费困难、人员奇缺的情况下,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

该所自行设计研制了手动电离层测高仪,先后建立了重庆、北平、兰州和南京等观测站;编制了重庆、兰州等站电离层月报,并汇总编印,同武昌站的资料一道,与美国标准局中央电波传播实验室(CRPL)等国外机构进行数据和资料交换。

此前,同盟国仅有美国标准局和英国马可尼(Marconi)的电离层长期观测数据,中国电波研究所由此成为同盟国电离层物理研究和军事通讯的基础数据资源鼎足之一。

同时参考CRPL的预测,利用中国自己的电离层观测,编制出版《中国各地短波应用频率之预测》,供国内短波通讯参考,特别是用于抗战时期的 军事通讯。

中国的电离层物理研究一经诞生,即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自己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冯简同时兼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总工程师、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台长,他在重庆主持中国自己建设的第一座短波电台

这座电台除天线外,全部设备装于地下。在整个抗战期间,日军不断对重庆狂轰滥炸,而该台的中国之声(The Voice of China)坚持对全世界广播,从未中断。

日军对这个电台恨之入骨,称之为“重庆之蛙”。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远东盟国电台更是尽入日军之手,只有这只“蛙”仍然鸣之不已。

外国记者们都云集重庆,用这只“蛙”转播、传真、发稿,向全世界连续揭露和控诉日军侵略的罪行,报道远东战场的消息。

上述这些工作一方面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空间物理学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厚重的基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