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全国性的也是至今测点最多的地磁普测实施于1969—1972年
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其地球物理研究所负责全国范围的地磁测量,在陈宗器、陈志强等主持下,1950年在宁夏和甘肃,1953年在东北地区共完成地磁测点35个,主要是在可能做到的地方,弥补此前中国地磁测量的空缺之处。
1959—1962年在全国范围测量445个地磁测点,首次完成了1个年代的全国地磁测量。
1964—1965年完成青藏高原三分量地磁测量,共测83点,并于1966年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磁测量,取得10个测点的地磁数据,其间在珠峰北坳海拔6565m的地点进行了测量,取得了世界陆地地磁测量史最高地点的三分量绝对测量数据。这是世界地磁测量史上首次进行的青藏高原地区三分量地磁绝对测量。
1969—1972年在全国范围共测1882个测点,这是中国首次进行的全国地磁普测,是迄今为止(至2015年)测点最多的一次全国地磁测量。
1976—1980年,在全国范围共测198个测点;
1982—1990年在全国共测156个测点,其中包括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南沙群岛的永曙礁;
1998—200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下,徐文耀担任领导在全国共测118个测点。
这3个年代由于经费所限,测点大大减少,但地球物理研究科研人员把眼光从陆地更多地扩大到国家的海洋疆域,是经费困难条件下的一个富有意义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中国地磁图测量转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承担。在顾左文等主持下,2002—2004年进行的全国地磁测量,共测1119个地磁测点,其中包括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南沙群岛的永曙礁、南熏礁和渚碧礁。
这次测量使用差分GPS,测量目标地理方位角,在中国尚属首次,地磁测量数量位居中国地磁测量史上第2位,可称作中国的第2次地磁普测。
在时间间隔上也把中国的地磁测量周期从10年1次加密到了5年1次。
2008—2009年又进行了1次全国地磁测量,共测851个地磁测点,仍然包括中国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和南沙群岛的永曙礁等测点。
总体来说,1950—2010年,中国共进行了8次全国地磁测量和1次青藏高原地磁测量,测量范围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偏重中部、东南扩展到东北、西南以致包括全球最高海拔的地区与海洋岛屿、疆域的全国范围;测量技术由单纯的电磁、地面、天文方法发展到包括核旋与空间技术的综合测量方法;测量周期由1950年以前的不定期测量发展到每10年1次至每5年1次,可与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