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作物核辐射育种品种数量居世界之首

1986年初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中国的作物核辐射育种数量已居世界之首。当时中国已育成19种植物194个品种,占世界各国突变品种的1/3。种植面积约有1.3亿余万亩,取得了很大经济效益。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品种就有5个。

核辐射育种是将指将作物种子通过人工辐照诱发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核辐射育种在我国建成了原子加速器后就经常使用,大概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自然环境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宇宙辐射,高能的宇宙辐射能够诱发基因突变,这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生物通过变异获得原来没有的一些性状,通过自然界的淘汰,适应环境的的生物获得生存并获得强势地位。这是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

辐射育种与作物在自然环境下产生变异的原因和方式都基本相似,只不过辐射的密度大一些,变异的频率高些;选择的过程不是自然淘汰,而是人工优选,以获得我们需要的性状(比如产量,抗倒伏等)。

核辐射育种同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方法,以及后来农业科技发展的航空育种、转基因等手段的科研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非自然的技术手段使我们获得某些作物某种需要的性状。

航天育种是将植物的种子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到太空,将种子暴露在太空的宇宙辐射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回收后通过栽培优选,有益性状强化复育,获得优良品种的方法。航天育种的种子在我国返回式卫星试验成功之后就成为我国这类卫星经常和重要的载荷,大概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

转基因水稻是将已知功能的基因通过技术手段导入水稻的基因之中,使之获得某种需要的性状。

目前中国多种国内优良品种的水稻中包含了通过航天育种和核辐射育种优选出来的水稻品种,我国人民现在主食的大米含有大量通过航天育种和核辐射育种得来的基因。

据中国农业部网站介绍,2009年8月,中国农业部首次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由华中农业大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种植这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可以基本解决鳞翅目害虫问题,使水稻农药使用量减少30%—50%,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但是这种抗虫性的“转基因”成果是否能长期有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研究。据英国科学与社会研究所(ISIS)2010年1月18日的报告称,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使美国农业农药施用量从1996年到2008年增加了3.83亿磅。2006年以来,已商业化的三大主要转基因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的农药需用量都持续上升、且已大大超过天然作物的农药需用量。报告转述相关科研人员的判断说:转基因作物种植初期,确实能抵御虫害和杂草之害;但自然规律的力量比人类人为的力量更大,时间长了、生态平衡使害虫害草发生了“抗体”适应性而获得更强生命力,结果,导致作物对农药需用量的持续增加、甚至更多。

据农业部网站介绍,发放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安全证书后,还要根据国家品种审定法规的规定,首先进行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达到标准的才可获得品种审定证书。之后,相关种子企业还要通过严格审核才可获得转基因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方可进行种子生产经营。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012年2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关于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有关部门并没有批准它可以商业化生产,所以不可能在目前的市场上出现。

农业部网站还介绍现在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农业部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目前社会上对“转基因”的争论剑拔弩张。作为普通老百姓不用过度恐惧“转基因”,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转基因原料加工食品。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培育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课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