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大规模出生队列研究由新华医院张军教授领衔组队

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了一项惊人的关联:许多儿童疾病和成人慢性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老年高血压、糖尿病,都可追溯到生命早期,即胎儿至2岁以前。

由此,全球科研人员正踊跃投入一项热门研究——组建“大规模出生队列”,从胎儿期,甚至妇女孕前就开始跟踪样本,直到成年甚至老年,通过这一长期的前瞻性研究,探究生命早期的各种环境及遗传因素对儿童疾病和健康,乃至成人期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2012年6月,在上海新华医院召开的第五次“全球大型出生队列”国际研讨会传出消息,由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军教授领衔的“上海优生儿童队列前瞻性研究项目”将在当年内启动。

这是国内首个大规模出生队列研究,一支“中国队列”正在组建中。

“疾病胎儿起源学说”

不断有研究指出,塑料餐具中的双酚A、清洁剂、牙膏中的三氯生、不粘锅上的全氟类化合物、家具中的溴化阻燃剂等,含有诸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在体内难以降解和消除,长期低剂量接触产生的累积效应,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此外,汞、铅、化学农药、大量的电子垃圾、手机辐射等,都被列为常见的“全球性污染物黑名单”。

以中国为例追踪人类的健康情况,2011年《中华计划生育杂志》显示,1988年,我国不孕不育的比例约是6.9%,而201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17.1%。同时,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连年增加。

与此同时,小儿自闭症、多动症、儿童肥胖的发病也呈上升趋势;成人常见病、慢性病发病率也在飙升。在医学家看来,人们广泛暴露于那些化学污染物中,尤其是孕期妇女,这可能是影响我国不孕不育症等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有研究提示,出生缺陷、儿童孤独症、多动症、哮喘、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的病因可能与生命早期,特别是胎儿期的环境因素暴露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学者提出疾病起源于胎儿的假说。”张军教授称,该假说目前已被全球学者广泛接受,因此研究环境、遗传和行为等因素的早期暴露对生命周期的影响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的研究主流之一。

“大国队列”引全球关注

资料显示,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部分国家就启动了大样本前瞻性的出生队列研究。丹麦、挪威这些人口总量并不大的国家,还都进行了10万人规模的研究。

2011年3月,国家第五批“千人计划”获得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军教授全职回国,签约新华医院,担任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导上海优生儿童队列前瞻性研究项目,重点研究环境、遗传和行为因素对女性生殖健康、妊娠结局、儿童生长发育及疾病发生的影响。

人口数量庞大、疾病类型丰富的“中国队列”随即引来世界关注。因为在各国组建队列十余年间,一个新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疾病的样本数量有限,从中找到发病规律、危险因素变得困难,或者说“说服力不足”。“比如白血病,人群发病率较低,哪怕在丹麦的10万人规模的前瞻性研究中,人数依然非常有限。”

2011年,世卫组织召开了“全球大型出生队列”国家研讨会,会议更重要的使命就是统一、协调各国研究中对生命早期暴露因素的评价方法,将各国队列纳入相同的模型与参数。

“这是对所有儿童的贡献”

张军领衔的这支中国队列研究前期试点计划于2012年下半年启动;2013年夏天在上海全面铺开。该队列计划首期招募3000名妇女,从孕前开始跟踪到婴儿2岁。此后规模将不断扩大,跟踪时间更长。

新华医院的“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研究环境与儿童健康为宗旨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这支中国队列的前期计划,涉及到环境问题时,他们将对选定的样本人群进行环境测试,甚至要找具有相关知识的志愿者,到样本人群的家里去进行环境采样。

张军教授称,该队列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找到疾病的早期标志物,或者说“易感因素”,进而通过干预,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他坦言,出生队列研究是一项庞大工程,大样本的遴选,以及样本选取时的各种变量,对研究团队是巨大考验。“不管怎样,得有人走出第一步,因为这是对所有儿童的贡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