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海上水库是兴建于青岛的沐官岛水库
中国内地首个海上水库,2015年开工建设。
2015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做客政务在线时透露表示,沐官岛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开展,项目建议书已编制完成。建成后,沐官岛水库将成为国内首个建在海上的水库。
沐官岛水库被誉为国内首个海上水库。沐官岛水库位于胶南市(今划属于青岛市的新黄岛区,又称青岛西海岸新区,简称青西新区)的棋子湾畔。
沐官岛是青岛最南端的一个小海岛,面积0.3256平方千米,位于青西新区泊里镇尧头村南侧,紧邻董家口港,离岸线最近处仅2.5公里。
规划中的沐官岛水库将在沐官岛外海域建设一条大坝,这一工程将使沐官岛这一海岛变身为大坝内的一个湖中岛。
海岛呈南北窄长状,南北长1.2千米,东西宽0.3千米;地势平坦,最高海拔处仅12.1米,加之岛上居民房均为一层平房,没有两层小楼,远远望去,海岛似一条蛟龙卧于水中。
该岛屿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淡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历史上为古琅琊郡一部分,相传秦始皇东巡琅琊时,此岛为仕官沐浴之地,故得名“沐官岛”。
沐官岛水库设计总库容约7400万立方米,为中型水库,该水库主要拦蓄、调引横河、白马河、吉利河、甜水河四个流域的来水,设计日供水能力14.68万立方米。
水库工程包括主坝、副坝、引水渠(闸)、溢洪闸工程管理区工程以及输配电、自动化控制工程等,估算总投资32.34亿元。
大坝与岸线围成的湖面面积达到16.9平方公里,吉利河、白马河等4条河流注入水库,形成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
沐官岛水库建设是青岛市“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水资源保障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建在海上的水库。
沐官岛水库建设由来已久,不过推进速度较慢。
早在2006年,青岛市就规划在沐官岛建设水库。
青岛是全国知名的海滨城市,分布在青岛海域的120个美丽的岛屿是这座“有岛之城”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但是根据调查摸底,青岛市未列入规模化供水范围的偏远村庄和海岛居民共涉及432个村庄、25.06万人,约占青岛市农村人口的5%。(其中:有人居住的海岛村庄6个,4171人。青西新区二个:沐官岛、灵山岛,即墨市三个:女岛、大官岛、小官岛,开发区一个:竹岔岛;另有两个海岛已通过海底输水管线解决规模化供水问题,分别是:即墨的田横岛、黄岛区的斋堂岛。)
其他426个村庄为山丘区,其中四市一区266个村庄、12.9万人。由于地处偏远山丘区和海岛,地势复杂,水源不足,通过规模化集中供水解决这些村庄吃水问题存在一次性投资较大、建后维护管理复杂,且供水水价较高,群众难以接受等问题,所以这5%的人口仍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通过扩大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和建设小型供水工程解决。
沐官岛水库等建设能促进青岛市相关海岛的规模化供水,提高相关居民的生活品质。
2015年7月,记者造访了应该开始施工建设的沐官岛区域。为了建造国内第一座海上水库,岛上的住户刚刚全部搬迁到附近的陆地上。
“为了配合后期沐官岛水库的建设,岛上刚刚拆迁完毕。岛上除了剩下的几户养殖户外,其余的65户居民都已全部搬迁到了泊里镇上。 ”小刘说,最近一些日子,还有居民上岛来收拾一些搬迁时没带走的家当。后期,海岛上的养殖池也将逐步地拆迁处理。
记者遇到了前来收拾东西的村民李花。“在岛上生活了40多年,这一下子搬走了,心里真是舍不得。”今年(2015年)62岁的李花在20岁的时候就嫁到了岛上,见证了沐官岛的变迁。她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后面还有沙滩,有很多游客来旅游。但2000年以后,沙滩被人围上了池子,用于养殖。 10多年前,岛上有小学,后来都到尧头村上小学,村里每天派条小船接送学生。
在沐官岛的最高处,记者见到了一口水井,水井的旁边有一水桶,里装满了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记者尝了一口,水竟然不是咸的,而是淡水。据村里人说,整个村里一共有三口井,供全村人吃水。村支书吴德宝说,在他的记忆中,从未有过井水干涸的时候。记者咨询专家了解到,岛上因第四纪地层厚度大(主要为残坡积物),地形较平坦,大气降水易渗入地下,因此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
在岛上原居民区中间空地上,记者操控着多旋翼无人机慢慢上升。随着飞行高度增加,沐官岛的面容逐渐展现在取景器当中。当无人机上升到60米的高度时,记者从取景器中看到,整个沐官岛呈南北走向,看起来如同一个不规则的艺术花瓶。
沐官岛周边都是被圈起来的养殖区,这些养殖分隔墙像一枝枝精美的艺术插花,把岛团团包围。小岛北侧唯一的圆形码头点缀在“花瓶”一角,让小岛透出浓浓的艺术氛围。
放眼整个小岛,岛子南侧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南北走向养殖棚,一排排整齐的拱形棚如同花瓶瓶身上的艺术雕刻。多旋翼无人机飞过沐官岛最南端时,记者眼前顿时一亮,一条小路伸向海中,两侧的养殖区呈放射状,更像一个装着盛开了鲜花的花瓶。
等到以后水库建起来,此时静谧如水中花瓶的沐官岛将变成一座“湖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