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部3D儿童音乐舞蹈故事片《情笛之爱》荣获国际儿童电影节大奖
2014年10月,由长影集团和乐彤文化传媒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3D儿童音乐舞蹈故事片《情笛之爱》,在第十一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编剧与最佳故事片两项大奖。
该片围绕身患艾滋病的少年音乐天才天乐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的主题展开,讲述了一个充满人间大爱的感人故事,这是近年来影坛首次关注艾滋病儿童的难得的儿童故事片佳作。
该片编剧兼出品人姜萍女士受邀出席颁奖仪式,并在讲话中希望将电影献给所有受艾滋病困扰的孩子,也想通过电影引起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和关爱。
选题特殊 故事感人 圣地亚哥儿童电影节上广受好评
《情笛之爱》在国内首次聚焦艾滋病儿童这一群体,影片围绕身患艾滋病的少年天乐(由抗震小英雄、北京奥运会小护旗手林浩饰演)在艺术道路上不懈追求梦想这个主题而展开,讲述了一个充满人间大爱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天乐因身患艾滋病从小便被父母抛弃,一个善良的老人将他抚养长大。
在天乐的成长过程中,老人一直小心翼翼地为其保守着艾滋病的秘密,但随着天乐的逐渐长大,他们却不得不面对很多现实问题,比如去学校读书。
当周边的人知道天乐的秘密后,非但没有嫌弃他,反而纷纷向他伸出关爱之手。
于是,一场救助艾滋病少年天乐的社会行动就此展开。
该影片由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少年、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小国旗手林浩领衔主演,牛犇、苏瑾、林威、迟志强、高强、文祥、郭金等影视明星联袂出演,而一部儿童影片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阵容,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艾滋病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以消除歧视,倡导社会融合。
《情笛之爱》自2014年六一档上映以来,便感动了国内无数观众,被誉为当年儿童片中最有意义的一部正能量儿童影片。
2014年9月,该片受邀赴美参加第十一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的展映。观映期间,很多美国观众被《情笛之爱》片中充满大爱的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
影片质朴的情怀和感人的故事唤起了大家心底的真情,有一个刚12岁(2014年)、叫作凯蒂的混血女孩,在整个电影放映过程中一直安静观看,直到大家都已离开,她直接走到该片编剧兼出品人姜萍面前,希望合影留念,并告诉姜萍她自己被电影感动得6次掉下眼泪!
同时,该片也备受各国电影人的青睐,本次电影节执行主席谢伍德-琼斯告诉姜萍,“你的电影很感人,希望你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
韩国首尔电影节的主席Han-Ki Kim郑重向姜萍发出邀请,希望带着更多更好作品去参加首尔电影节;在中国电影海外发行研讨会上,很多出品方当场表示愿意承担《情笛之爱》电影的海外发行工作,用中国的大爱去教育西方的孩子。
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是经美国政府批准连续举办的国际影坛年度盛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至2014年)。2014年第11届电影节共有来自全世界39个国家的300多部作品报名,最后有59部入围本届电影节,中国电影人共有9部影片入围。
正因为《情笛之爱》选题的特殊和故事的感人,以及艺术制作的水准打动了电影节的各国评委,在美国时间9月7日晚的颁奖典礼上,《情笛之爱》凭借良好的口碑一举夺得本届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编剧”和“最佳故事片”两项重量级大奖。
两次登台领奖的姜萍在获奖感言中说:“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支撑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是我们一路向前的动力源泉。从中国到美国,这就是爱的传递。”
热心公益,六年磨剑 只为倡导一个理解包容的和谐社会
对于《情笛之爱》编剧兼出品人姜萍来说,早年就已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只不过大多是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帮扶。
直到2008年,当姜萍看到《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的公益广告宣传片以后,才让她正式关注到艾滋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对于艾滋病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深感迫切。
“艾滋病这个群体比较特殊,隐私性很强,我创作剧本之初只能查找大量的资料去了解,后来,又开始与一些公益组织联系,希望能为艾滋病患者做什么,可是谈‘艾’色变的现状,让我感觉所能做的非常有限。”姜萍回忆说,正因为感觉到这些现实困难,最后才决定创作一个关于艾滋病的剧本,并拍成电影,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的困境,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一个理解、包容和完整的社会。
姜萍从2008年开始《情笛之爱》的剧本创作,“感染艾滋病的孩子大都是因为母婴传播,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都可能受到歧视,是最无辜的群体。”在创作中,姜萍想尽了一切办法深入生活,去观察了解并接近这一群体,并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工作,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结果经过4年时间的不断修改、完善,完成了20多稿,终于才在2012年底定稿。
然后是2013年拍摄成电影,2014年6月1日在全国公映,可以说是六年磨剑,一朝出彩。《情笛之爱》上映后的广受赞誉,给予了姜萍六年来的坚持以莫大的鼓舞。
其实,《情笛之爱》的剧情设计并不复杂,但它对至上亲情、无私大爱诠释得很到位。姜萍希望大家看过电影之后能有所感悟,能主动伸出友爱、关怀之手,去帮助那些深受艾滋病毒折磨的人。
“创作过程中,走访艾滋病患者时,他们曾跟我说,每年的12月1日他们是在期盼和害怕中度过的。期盼的是,这天会有很多社会人群关爱他们;害怕的是,过了这天的364天,他们都生活在被忽视的角落。”
姜萍说,她的愿望就是将电影献给所有受艾滋病困扰的孩子,也想通过电影引起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而不是只有每年的艾滋病日,才让人记起他们。
“我看最近兴起的冰桶挑战,主要关注渐冻人,非常火,这其实就是公益的力量。”姜萍说,就像她的这部公益电影,虽然已经下线了,但是后续的力量却依然可以看到,不仅上映后每卖出一张电影票都将捐出1元钱用于帮助艾滋病儿童和边远山区留守儿童,很多主创人员也加入到了关注艾滋病的行动中来,曾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姚明共同率领中国代表队步入会场的国旗手、512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主演小林浩就在成都等地发起了艾滋病反歧视活动。
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 将继续关注弱势群体创作文艺作品
“能完成这部作品,很大的动力来源于我的母亲。”姜萍说。2012年时,她74岁的老母亲不幸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在伤心、绝望过后,姜萍很快理好思绪,想为妈妈实现她的一切愿望,“我和妈妈曾经都是老师,妈妈一直希望我可以参与一部儿童电影,我希望她看到,所以当时,我决定放下手头一切事情,给妈妈拍部电影。”
也正是在陪同母亲在医院治疗的时候,姜萍对艾滋病有了更多的医学上的认识。这期间在与医生的交谈中,她更全面地了解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而这些知识,很多人都不知道,大部分人只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会传染的绝症。
其实很多人对艾滋病的关注都是随大流,呼吁关注艾滋病患者的人也可能不甚了解。
创作《情笛之爱》时,大家都觉得不是主流,可她始终相信,电影可以唤醒现代人心底那份纯真和爱,“因为我的创作是我母亲给予我的力量,我的妈妈又是白血病患者,正是母亲得了白血病,才让我停下脚步去关注被人们忽略却又应该被关注的一群人。”
除了想让更多人真正去理解和关注艾滋病儿童外,姜萍的另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母亲也看到她的这些努力。无疑姜萍很好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助妈妈实现了愿望。“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当看到孩子患上艾滋病、要面对命运的不公时,一辈子很少落泪的妈妈哭了。”
姜萍说,看完《情笛之爱》,老妈妈握着她的手说:“你拍了一部好片子。”
看到这么多人因为《情笛之爱》的播出开始关注艾滋病群体,姜萍的第二个剧本也已经开始了,这次是以她的母亲为原型,关注白血病群体。
和上一个故事不同,这次姜萍更多的是希望呈现爱和希望,尽管白血病人并不像艾滋病人一样面临被歧视被误解的状况,但是,现在患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对这个病充满了恐惧,所以白血病人更需要的是身边人的支持和不离不弃,更需要的是一种关注和希望,姜萍说她的创作就是要传递这种信念。
“今后,我将继续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写公益电影,要让公益电影表达出的爱慢慢传递,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姜萍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