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个立法保护的古县城是浙江宁波市慈城古城

2010年8月,《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宁波慈城,这座拥有1200年历史的古镇,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成为国内首个立法保护的古县城

与此同时,在与慈城隔杭州湾相望的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正在为本地传统技艺——嘉善田歌的传承和保护献计献策。在之前不久的绍兴世合赛上,嘉善田歌首次以合唱的形式登上世界音乐舞台,引起广泛关注。

面对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古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所副所长杨建华教授称,不仅要立法执法,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慈城古城首个立法保护的古镇

慈城是一座有着1200年县城史的历史古镇,位于今浙江宁波市慈城镇,堪称“中国江南古县城标本”,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宁波市卫星城镇。慈城古县城2.17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着60万平方米以明清古建筑为主的传统民居群落,内有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30多处省、市、区级文保单位,较有价值的文物古迹遍布古城周边。

近年来,随着慈城旅游开发进程的深入和加快,慈城古镇的保护、开发、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慈城的产业结构与古城保护之间不相适应,部分产业和厂房与古城的环境和风貌不协调;现存古建筑不能及时得到修缮和维护,甚至屡屡发生随意破墙开店、装修商业店铺等现象,致使古建筑破坏严重等等。

因此,宁波市江北区专门为镇域内古迹的整体性保护立法,此举开了国内之先河。往后,慈城古县城区域内的保护、开发、维护等都有了法律依据,这标志着慈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嘉善田歌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嘉善田歌是浙江境内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郭茂清编的《乐府诗选》 “吴声歌曲”中就收有嘉善田歌。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清亮优美,富有江南水乡韵味,是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

田歌在嘉善的发展历尽曲折:从解放前的不受重视以致毫无历史资料记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传唱甚广、大放异彩,再到近年来老艺术家一一谢世面临无人继承的困境。

多年从事田歌研究的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韩金梅先生认为设立田歌“传习所”对田歌的传承保护意义重大:“设立传习所,就有了一个面授的场所,这样更利于田歌爱好者学会和掌握田歌的唱法。”嘉善文化局副局长戴雨频对韩先生的提议表示欢迎,但是进行研究后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今田歌传唱的环境已经改变了,对此我们也很忧虑。‘田歌传习所’成立后,到底会有多少人来学唱田歌?”

尽管困难重重,但这些年来,嘉善在收集数据、书写文章、建数据库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加强了对民间老艺人的保护。此外,嘉善田歌节也将于本月中旬亮相姚庄。

文化遗产需全社会共同来保护

“要立法,更要执法”,这是杨建华教授得知慈城立法保护古县城后说的第一句话。另外,在杨教授看来,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文物保护的做法是符合现代社会管理理念的,也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同时这也将使文物保护由政府管理和文化自觉向法律保护阶段过渡。总而言之,“这对于文物保护来说有着观念上和实践上双重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对于像嘉善田歌这样的传统技艺来说,仅有法律的保护是不够的。田歌的生命力就在于传唱,这不是法律条文规定就能有用的,还需要艺术家、政府部门以及老百姓共同努力。”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杨教授指出,“艺术家努力创作符合现代欣赏标准的作品,政府部门调动资源支持,老百姓多去听、多去唱,只有这样我们的技艺才能一直流传下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