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前最大的毛纺织厂是刘鸿生创办的上海章华毛纺织厂

刘鸿生被称为“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织业大王”,还投资码头、搪瓷、航运、金融及保险等业。

积40年余的经营活动,刘鸿生的商业帝国逐步成为旧中国数得上的民族企业集团。

刘鸿生(1888—1956),浙江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生于上海。父亲早逝,靠母亲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二年级时,由于他品学兼优,校长卜舫济决定保送他去美国留学,学成回来后充任牧师兼英文教师,允诺待遇优厚。

刘不愿当牧师,婉拒了校长的安排,被校长斥之为“上帝的叛徒”并开除出校。

15年以后,刘鸿生为母校捐款建造社交楼一幢,又一变而成名誉博士和校董会主席。

离校后,刘先后任上海工部局老闸捕房外籍人员的华语教师、上海会审公廨翻译。

1909年,任上海开滦矿务局的跑楼(推销员),后升为买办。

矿务局的煤炭销售从上海逐步扩展到长江下游一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内工业空前发展,用煤数量逐年扩增。

战争结束时,不满30岁的刘鸿生已积累财富300万元,成为“煤炭大王”。

年轻时的刘鸿生感受到“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是因为中国“没有工业,没有科学”,因此“想利用口袋中的钱做点事”。

他决定开设投资少、设备简、销量大、周转快、获利丰厚的火柴厂。

当时,中国的火柴市场主要被“洋火”占领。

1920年初,苏州鸿生火柴厂建成投产,1924年收购了其岳父创办的苏州燮昌火柴厂,成立鸿生火柴公司。

之后,他通过联营、合并和兼并,组成大中华火柴有限公司。到1931年,公司资产扩充到365万元,年产火柴15万箱,销售地区除东北外遍及全国。他因此又被称为“火柴大王”。

刘鸿生“并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1927年秋,他赴欧美考察,在英国深入了解毛纺织业。1929年,在浦东周家渡创建章华毛纺织厂。头三年连续亏损,三年后,市场销售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毛纺织厂。

刘鸿生又被称为“毛纺业大王”。

刘鸿生投资的门类多达10余种行业。1920年,他在龙华创立上海水泥厂,“亚洲第一高楼”国际饭店和外滩的中国银行大楼等建筑用的都是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

他兴办的华丰搪瓷厂,产品远销南洋一带。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他全力支持抗战。为摆脱日方要他“合作”的纠缠,他化妆逃出上海,出走香港,后去重庆。在后方又兴办了众多实业,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收回并接管自己在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企业。

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6年,刘氏集团全部公私合营。同年10月,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69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